SICHUAN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
学校新闻
  •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信息公告>>正文

vwin德赢体育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2016年10月29日 18:10
  • 来源 : |
  • 编辑 :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函〔2016〕3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川教督委办〔2016〕3号)文件精神,为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我校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此次评估活动,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报告主要按照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等五项指标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vwin德赢体育 始建于1959年,前身为四川省轻工业学校,2001年在全省首批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5年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级,是省内最早被评为优秀级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7月8日,我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培育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终期验收,示范建设成效获得省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015年学校在校大专生共8568人,学校财政拨款总数为12183.41万元,其中财政基本支出拨款为4258.16万元,专项支出拨款为7925.25万元;预算外收入3631.59万元,其中:学费收入2787.94万元,住宿费收入843.65万元;共计收入15815.00万元,生均拨款为11632元/人年。近年来,学校在主管部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力支持下,生均拨款有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大幅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近年来学校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力度,购置了一批国内较先进的四开四色胶印机、全自动啤酒饮料分析仪、数控机床、高清投影仪等大型贵重精密设备,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学校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29.8万元,生均5104元。其中,计算机2151台,价值943.19万元,实验(实训)设备5505台(件、套),价值3586.63万元。2015年底,单位价值20万元以上设备35台,价值1534.82万元。

(三)校舍情况

学校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经过三年重建,学校于2011年整体搬迁到都江堰聚源新校区,新校区占地333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487.5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116488.5平方米,生均13.125平方米。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素质拓展馆、食堂等教学生活用房。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慧校园”。近三年学校投入近1000万元大幅度改善了信息化软硬件水平,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终端(计算机),有线网络出口带宽扩展到4G,有线网络架构为万兆核心、千兆骨干、百兆桌面,所有楼宇及公共场所均实现了有线网络接入,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校园一卡通应用包含校内就餐、购物、考勤、图书借阅等17项功能;建立了课程中心、教务管理平台、远程视频录播系统、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等服务于教学的业务系统,全校所有教室都使用多媒体和云桌面进行教学,上网课程226门,数字资源总量66561GB;已搭建学校数据中心,正在往大数据应用方向发展。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多措并举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15年学校有教师398人,校外兼职教师126人,生师比19.81:1。学校有专任教师3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122人,占比为30.6%;讲师171人,占专任教师45%;副教授91人,占专任教师23.2%;教授26人,占专任教师6.8%,其数量在全省同列院校名列前茅。我校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有57人次入选“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库”等各级各类专家库或学术组织。

学校采用多途径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教师培养实行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学校通过建设微格实验室、完善教授督导制度等举措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下企业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大赛、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二是教学团队建设实行引培并举:重点引进海外留学归来人才、引进企业行业精英为特聘专家教授、聘任企业行业工程师技师为兼职教师,内部通过提升教师职称和学历层次,科研项目与教改项目孵化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三是培养培训路径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校内开展知名职教专家讲座、微课培训、SYB创业培训、青年教师研讨班、参加国家网络培训、开展“读书工程”等多种培训,校外则开展国外培训与国外访学、与高水平院校合作定制培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培训等。

同时学校也注重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兼职教师管理与培训办法》,借助教师发展与教学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培训、在岗指导、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对外聘兼职教师的培训,探索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途径。学校主要聘任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名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2015年学校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时报酬为159.39万元,其中:聘请到学校为学生上课课时报酬为31.50万元,学生工学结合到企业学习支付课时报酬为127.89万元。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设置

为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四川轻工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学校在实施全校专业评估的基础上,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停办了17个专业,新增了9个专业。目前专业数由42个减为34个,形成了印刷、食品、艺术设计等七大专业集群,其招生人数占全校总数的80%。

我校长期坚持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有1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4个省级教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个省级示范专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两划融通,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与骨干企业对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教育计划耦合,实施上相互贯通;教学上推行“做中教、做中学”。各重点专业在此理念指引下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对接县域支柱产业,与邛崃酒业园区等合作形成了“校地协同、六位一体、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印刷技术专业与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等印刷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专业与灿火包装设计公司等企业合作形成了“两联一做,岗位对接,技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级示范重点专业的引领下,校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也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

近几年学校以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为抓手,成立课程中心平台,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学校各专业根据产业特点,按专业人才的形成规律,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在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基于产品生产过程、或基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等,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成立课程中心,深入推进课程建设,目前共立项建成《发酵制品检测技术》《印刷概论》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余门微课;出版了29本校企合作的具有行动导向特点的项目化教材。

(四)校内外实践教学

学校现有12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8个实训基地和175个签约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搭建了融“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主要有酒类研究所、食品生物技术服务与实训中心、食品检测中心;印刷技术专业建成了产、学、研、训、赛、鉴一体的印刷包装理实一体教学中心,中心融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实验实训、科学研究、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印刷品生产及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是西部地区印刷包装类专业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教学中心;艺术设计类专业引进“都江堰市盛世西部广告装饰中心”、“成都奥克策划设计有限公司”、“成都三叠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灿火包装设计公司”等14家企业联合建立工作室,共同建成“451创意工场”,形成艺术设计专业的生产实训基地;机电系有集车工、钳工、焊工及数控加工等功能的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财经系有为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提供实训的财经多功能实训室;管理系有为旅游管理等专业提供实践及实训的旅游研究中心;信息系有为电子商务等专业提供实训,下辖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工作室的电商项目实训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地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015年,为加强校企合作,成都一汽大众、四川剑南春集团、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改善学校实训条件,为我校新增价值近78万的实践教学设备。

目前学校实践教学场地工位数为2737个,生均实践教学工位数为0.32个/生。2015学年校外实训基地共接待学生7489人次,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2.17天/生。

(五)校企合作情况

依托四川轻工职教集团平台,在省经信委各职能部门和地方经信局协调促进下,学校深入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多形式建立二级学院及研究所(中心),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校企共建技术服务中心,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永发印刷学校”,联合省内其他龙头印刷企业,践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行业工匠人才;在邛崃市政府主导下,与临邛工业园区、邛崃职教中心等共同组建“邛酒学校”,服务邛崃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区域职教体系的建设;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与都江堰市多关心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翰海博雅培训学校,以公司化、项目化运行方式,开放型、多功能、跨区域的社会培训,服务终身学习通道建设;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合作建立“酒类研究所”、“都江堰旅游研究发展中心”、“造纸研究所”、“ 四川省印刷品包装质量检测监督中心实验室”等研究所(中心)等,开展应用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等,促进社会服务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2015年,四川轻工职教集团共有89家成员单位,其中企业63家,科研院所5所,政府部门3个,学校14所,行业协会2个,园区2个。学校与63家集团企业,如酒类食品工程系与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轻工工程系与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机电工程系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成都公司等11家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师资培养、项目开发、参与教学改革、提供兼职教师、员工培训等多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各系与职教集团下的企业合作数量如图1所示。

图1学校各系与四川轻工职教集团企业合作数量图

四、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学校以示范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家、省厅高等职教精神,提出办学“立体化”招生思想,改革与创新招生运行机制,加大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招生宣传力度,近年生源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批量录取中,2013年招生计划2300名,录3131名;2014年招生计划2400名,录取2471名;2015年招生计划2400名,录取2582名,均为一志愿录取满额,且录取分数均高于省控线200分左右,近三年录取分数变化情况见图2。学校从2014年开始试行单独考试招生,选拔具有职业潜质的优秀人才进入我校学习,2014年单独招生计划200名,参考人数780名,实际录取223名;2015年计划760名,参考人数1835名。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在逐年地提升。

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8568人,其中食品生物专业在校人数290人,印刷技术专业247人,机电一体化专业359人,艺术设计专业312人。学校部分专业在校生数见图3。

图2学校近三年统招录取分数变化图

图3学校学生专业点分布图(部分专业)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5年我校毕业生主要是以四川省内就业为主,毕业生人数2490人,共有2213人在省内就业,就业比例为88.86%;少数省外学生就业比例为11.14%。到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的学生有1756人,比例为70.52%;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人数为613人,比例为24.62%,从就业的专业相关度看,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80.55%。

图4近年学校学生就业和升学情况分析图

多年来学校积极与知名企业开展实施订单式培养,2015年与一汽大众合作建立订单班,培养学生100名,其中有43名毕业生到一汽大众公司就业;与华润雪花啤酒集团公司合作建立订单班,培养学生50名,其中有28名毕业生到华润雪花啤酒公司就业;与成都捷普科技公司合作建立订单班,培养学生60名,其中有53名毕业生到捷普科技有公司就业,订单培训学生的比例达到9.03%。目前有不少知名企业正在与学校协商洽谈订单式培训的合作意向。

近三年学生共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奖项139个,其中国际性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46个,获奖情况见图5。由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我校毕业生一直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6%左右,其中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机电一体化、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电子信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就业达到100%。连续多次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图5 近年学生获奖情况

(三)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我校自2005年推行“双证制”。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中,系(部)专业教学改革与鉴定所服务能力提升互推互进:一是通过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双证”融通,部分职业实现“两考合一”,“课证互换”,提高了鉴定质量及教学效益。二是加强鉴定机构建设,建立地方通用工种、行业(企业)特有工种认证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及工学结合形式采取国考、省考、所(站)考、送考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到位的鉴定服务,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为98.08%、98.86%,见图6。

图6学校学生双证获证情况

五、社会服务能力

(一)政府购买服务

我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四川省人社厅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承接政府委托培训项目。如学院管理系为都江堰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人次1600人,到款经额6万;大学生创业培训SYB项目,政府拨款为900元/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培训40期1060人次,其中,政府下达学校培训指标443人,到款39.87万元;与都江堰市四维计算机学校合作使用社会指标培训617人,到款18.51万元。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与成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使用社会指标培训40期1200人次,预计72万元,学年合计130.38万元;受四川省教育工委委托,我校承办2016年四川省高校学生党员骨干示范性培训班培训,培训时间一周,培训150人,到款17.84万元。

(二)技术服务

1.科研情况。学校通过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断促进科研工作改革,重点开展应用技术性研究,对接四川省科技及经济发展相关战略目标,形成科研工作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措施加快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机构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技术服务能力。截止2015年底,学校共有在研课题97项,其中省级以上纵向课题48项,横向课题2项;结题课题94项,其中纵向课题32项,横向课题11项。近三年学校科研立项情况见图7。

图7近三年学校科研课题立项情况

2、技术服务。为适应我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创业,逐步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技术服务格局。一是以学校层面统筹技术服务项目16项,如学校与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申报省经信委重大设备项目《商用汽车减震器国产化研制》,获得省财政专项支持100万元;二是以学校的独资公司——­­­四川轻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控股统筹的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已开展广元昭化区幸福美丽新村总规划等8个项目;三是教师自主创业成立公司进行技术服务,如设计艺术系陈学江的都江堰市贰玖室内设计工作室近三年的技术服务金额达162万元;电子商务专业高凯主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为攀枝花、阿坝州等地农户代销售芒果、牦牛肉制品等农牧产品,其销售额得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三)社会培训与社区服务

在省经信委领导和支持下,学校联合四川省中小企业中心,整合校内四川轻工服务中心、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培训中心、都江堰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 “两轮驱动”的服务模式。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培训领域覆盖轻工、制造、旅游等10个产业,横跨企业职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系统乡村干部培训等领域。近三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29项,培训56235人次。

积极服务社区,建设都江堰旅游研究发展中心,发挥智囊作用为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师生科技“三下乡”、科技进社区,服务城乡农民及社区居民;为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都江堰站、中印(成都)首届瑜伽节、都江堰放水节等大型活动和赛事提供服务。

多年来,我校作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会轻工科专委会、四川省造纸学会、四川省印刷技术协会、全国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等学术及行业团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发挥了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积极作用。学校近三年社会服务情况见图8。

   

图8学校近三年社会服务到款额(万元)

结 论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我校在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能较好地适应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扶持。

学校将坚持“立足四川,辐射西南,为轻工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校企合作、技术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为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vwin德赢体育

 2016年10月28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