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
学校新闻
  •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部门>>基建办公室>>教学工作>>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2013年04月09日 16:23
  • 来源 : |
  • 编辑 :

课程代码:szg1101szg1201

适用专业:适用于三年制大专一年级所有专业

    时:56学时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普通高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理论必修课。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含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

前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理论基础并为学生最终确立和巩固正确的“三观”做好了铺垫。

序号

后期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功能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教育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5.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三大实体法律和对应程序法的基本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5.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注重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法律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持续发展。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

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建议

教学方法与教学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基础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明确当代大学生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自觉处理好大学生成长成才与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问题。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的自觉意识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6

理论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植入“认识自我”的游戏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一

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知识目标: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对自我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锚,树立生涯意识,拟定人生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做好职业准备工作。

自我认识与评价

确立目标

环境评价

职业定位

实施策略

评估反馈

2

讲座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正确的职业理想与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自觉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素质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着重从实践上引导学生如何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4

理论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了解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把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素质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4

理论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植入“我和我的国家”的讨论活动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二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知识目标:通过亲眼看史实资料(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和亲耳听爱国故事传奇,让学生重温历史。

能力目标:借助史实资料,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角度正确理解史实。

素质目标:从史实中感知今日社会建设发展的不易,引导学生将爱国心、爱国情、爱国志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参观建川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实地参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理解高尚人生观的真正内涵,掌握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理解人生各种重要关系,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能力,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时间中提升处理人生各种关系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职业生活为价值实现平台,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6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植入“画我的生命线”活动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正确理解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认识诚信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4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空间的界限,能够运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去评价社会公众和自我行为是否符合相关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以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自觉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社会法律规范,努力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4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三

社会公益活动调查

知识目标:通过对校内大学生和校外社会人士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的实践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能力目标:掌握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公德及社会公益活动现状,从而找出问题并予以思考分析。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公德及其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践行社会公德基本规范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格魅力。

认识社会公益

了解在校大学生或校外社会人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

2

社会调查

教室外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教学正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并做好学习规划;能够运用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维护自己在择业、创业中的权益;能够领悟爱情真谛,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引导学生在三年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成才,自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6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运行,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特征和培养途径,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能运用相关知识,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

素质目标: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4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三大实体法律制度和对应程序法律制度的架构,掌握基本法律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矛盾。

素质目标: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7

理论讲授

课堂讨论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四

法庭旁听

知识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司法程序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努力掌握从法律角度并运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冲突问题。

素质目标: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大学生走进法庭,与司法工作人员交流

4

旁听

交流

本地法院

 

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知识目标:了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对青年一代的人才要求。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符合“四个新一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四有”“四个新一代”的成长成才观,积极践行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理论讲授

 

多媒体教学设备

 

合计

 

 

56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1.使用教材

本课程标准依据国家教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而制定。

2.参考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时事报告杂志社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

    第一,本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应突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和提升思想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及其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注重理论教学的开展和引导,另一方面还应关注高职大学生的实践项目、生活体验和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自觉性。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清楚;治学严谨,渗透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内容正确合理、深浅适度,并注意内容的更新拓展;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开展讨论过程中应注意:教师可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合理安排课堂讨论。讨论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课堂讨论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题,指导学生作好充分准备;讨论时要积极引导,特别重视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立意见的能力和胆识;课堂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明确结论。对暂不能作结论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第三,在开展实践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方法指导,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践环节结束时,注重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展开讨论。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

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寓学于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专业岗位的特点,对基本理论知识采取案例分析训练、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对涉及关键能力培养方面,设计相关能力训练项目,采取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注重能力本位要求,强调学习过程的态度端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的考核。

  2.评价体制

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占70 %)和平时成绩(占30%)构成。

理论成绩是指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和道德实践成绩。

六、教学资源要求

(一)教学设备条件

     理论教学的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专业项目训练内容的教育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了解企业、社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等,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成长。

(二)教师团队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要求主讲教师最好具有“双师”素质,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能够与社会各行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积累社会经验。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内容主题安排实践项目,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观察、调查、分析。因此,希望班级辅导员能够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