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
学校新闻
  •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vwin德赢体育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信息技术中心>>学习资料>>正文

2018年第8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资料

2018年10月25日 14:10
  • 来源 : |
  • 编辑 :

 

 

专题一  习近平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专题二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文件和评论员文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陈宝生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中共vwin德赢体育 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优先发展,坚持教育战略地位不动摇

 

专题三  中共中央  国务院  教育部文件资料

党纪处分条例再修订八大亮点值得关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专题四  四川省委  省政府及教育厅文件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委党建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我省改革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专题五  典型案例

近期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专题一  习近平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克强讲话  汪洋 王沪宁 赵乐际 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910日电 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奖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增强容纳能力,加快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同时,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

李克强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更加重视、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李克强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专题二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文件和评论员文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教党〔20185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2018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二)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支持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二是要“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实”。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四是要“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工作方法。一要“转时态”。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二要“转语态”。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三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四要“转心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三)开展精准行动。一是传达行动。通过召开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迅速将大会精神传达学习,对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宣讲行动。各单位参加全国教育大会的同志要带头开展深入细致的宣讲活动。同时,要统筹用好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把握核心要义。三是培训行动。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实现对分管教育的党政干部、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全覆盖,确保教育战线把大会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四是研讨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组织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以学校(院、系、所、中心)为基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教育大会专题课,进行深入交流。五是调研行动。深入推进在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障碍、提出对策。

(四)健全清单制度。一是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明确本地本校贯彻的思路举措。三是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四是任务清单。制定本地本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五是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各地要按照大会要求,于20195月底前召开本地教育大会,研究部署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8914


陈宝生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讲话

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形成体系学。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结合学、打通学、融会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带着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关键,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干部师生结合工作岗位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研讨,确保讲话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掌握方法学。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着力掌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第一”,不断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新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精准把握。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要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十次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毫不动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筹和决策。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履行好职责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坚持“新、高、实、深”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到“新”,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着力做到“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做到“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下去、出效果;着力做到“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工作方法。要“转时态”,一切工作都要进入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当前工作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转语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要“转心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建立“五张清单”施工图。建立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建立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建立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抓紧制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建立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教育系统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新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党组),各高等学校党委:

2018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各地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高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奋力推进新时代四川教育改革发展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要立足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近5年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规定,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支持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省教育影响力。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地落实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各地各高校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我省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及时传达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分层分类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宣讲,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确保教育战线把大会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加强学习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及时宣传各地各高校学习贯彻情况,迅速形成声势,营造良好氛围。

(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部署要求。925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要求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师质量,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确保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部署要求,研究制定本地本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三)精心筹备召开教育大会。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市(州)党委汇报,开展深入细致调研工作,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做好本地教育大会前期筹备工作,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教育工作成绩经验,深入分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系统安排部署,以教育改革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创新方式方法。要“转时态”,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转语态”,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要“转心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各地各高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教育厅法规综改处。


 

 

中共vwin德赢体育 委员会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

20189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川教工委函〔20187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把握核心要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的新要求。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二要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三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既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四要深刻理解“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五要深刻理解“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要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六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七要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八要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三、抓好学习贯彻,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一是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通过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准确传达大会精神;要组织学校党委委员到所联系的总支、支部给教职工开展专题宣讲,督促指导各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各系部党总支要认真组织辅导员给所在班级学生开展专题宣讲;思政部组织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集中收看教育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并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党委宣传部要通过学校橱窗、微信、校园网等媒体平台做好宣传,营造声势,帮助广大师生员工准确领会和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大会精神,对标对表做好研讨,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障碍、提出对策要求真务实做好调研,以更宽视野、更远眼光、更高要求,把任务理清楚,把问题研究透,把标准提起来,把责任担当好,切实推动学校事业改革。

二要抓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生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重要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三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工作结合。要把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同落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双一流”建设、优质院校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调推动,相互促进。精心筹备召开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深入分析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要抓纲举目,抓好责任落实。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一个根本任务”、“六个方面下功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贯彻在改革举措、工作要求、考核体系等各个环节,要把推行清单制度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举措,用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等抓纲举目、理清思路,强化责任、抓好落实。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将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情况及时进行报道。115日前,各总支(直属党支部)将开展专题宣讲情况报告及专题宣讲情况统计表报送至党委宣传部,由党委宣传部汇总后于1110日前上报省教育厅法规综改处和省经信委机关党办。

 

中共vwin德赢体育 委员会

20181015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人民日报2018913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们回信,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九个坚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最根本的就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我们才能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14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15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910日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9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拥有了16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致力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同时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16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为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决贯彻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让人民更加满意。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17日)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关键要落实落细做到位。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办好教育就有了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18日)   


 

 

优先发展,坚持教育战略地位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一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不仅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而且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优先发展教育,从统一思想认识到积极行动,全国上下一盘棋,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澎湃展开。

加强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高度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行动的方向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实际行动倡导、垂范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使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战略落到实处。对教育的本质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的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会议上,涉及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方案就有十几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务实精准的顶层设计,直指改革的难点,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优先投入,人才优先引进,困难优先解决,典型优先宣传,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会议上多次就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进一步提升了教育的地位,增强了协调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发展。

政策保障投入,“4%”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并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是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教育,投入为基。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超过4%,突破2万亿元,并且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42万亿元。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稳定增加教育投入。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教育发展得怎么样,既要看城市,更要看乡村。党和政府牵挂着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在29个省份的1631个县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了国家所有扶贫开发重点县,受益学生3700多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4%,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7%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个地方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真金白银的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根据国际经验数据,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左右时,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一般在30%40%。我国是在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不到30%的情况下,达到了4%,这有力地说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紧抓重点任务,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有教育兴起,才有科技发展和国力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我国教育机会不断增加,目前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9.6%,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不仅反映了对于工作的整体分析与判断力,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的体现。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把握好深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教育战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之一,是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此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带来的总量问题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构问题。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决策,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了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我国高校在世界多项大学排行中位次整体大幅前移,根据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我国内地有6所高校进入前100位,部分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60多个。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我们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放眼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人民将会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教育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7日)  


 

 

立德树人,抓住教育根本任务不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不断激发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正能量。

完善德育体系,各学科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就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就是要逐步完善德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编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上海、福建、山东等地科学构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立德树人,就是要系统推进课程教材建设。目前,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已在全国统一使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龙头作用。浙江编写了中小学29门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山西“学科渗透德育精品课程”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立德树人,就是要多方丰富育人载体。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劳动教育实验区、研学旅行实验区、家庭教育实验区等成为“基地”,让孩子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在北京、浙江,“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江苏,“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2018年发布的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激扬青春梦想,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2017年初冬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喀什大学科学会堂就座无虚席,“百人宣讲团”成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来开展宣讲。

“听了讲座,我更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自豪!我们青年人一定要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年级学生热孜亚·库尔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当代中国应坚守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立德树人”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201612月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掀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

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培育一批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探索形成具有可持续、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着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目前,“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已覆盖全国570多万高校学生;“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注册师生用户达487万。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让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各地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一支高擎旗帜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建设起来。2017年,全国高校新增思政课专职教师岗位近4000个,新增经费近2.7亿元,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贡献智慧和力量。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担在肩上,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2017年,几十所高校校长,集体多了一个“新头衔”:党委副书记。

高校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是加强高校党委班子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力量的具体举措,意味着高校校长不仅要负责抓好行政、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还要肩负起加强本校党的领导的责任,重视抓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和高校党建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基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校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认真落实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把加强党建充分体现在大学章程和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

清华大学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院系级党组织建设;南开大学细化抓院级党委、抓基层支部、抓师生党员的具体措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北京科技大学修订完善了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加强党委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党员校长基本已兼任校党委副书记,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党支部的基层党建全面深化,从教育部党组到基层党支部的五级工作责任体系基本确立。截至2017年底,全国学生党员人数为178.8万名,高校党建工作持续向上。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站在新起点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如何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中央关心、学校关注、师生关切的重点问题为突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批工作研究创新基地,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德树人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8日)   


 

 

人民满意,期待教育带来更多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三

 

“村里新办了幼儿园,条件好还免费。”看着孩子嬉笑玩闹,甘肃省静宁县祁川村的曾客飞喜上眉梢。

“从安徽老家到江苏南京打工,本以为孩子转学会遇到不少麻烦,没想到手续办得这么顺利。”安徽省霍山县的张荣强喜出望外。

“初中毕业后,一度想出去打工,幸好赶上免费中职教育,我才能继续读书。”在四川省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学汽修的叶雪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补齐短板,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教育的短板,关键就在贫困地区这个底部。

在河南省中牟县城东路小学,一幢崭新漂亮的四层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校长郝瑞说:“原来的教学楼是上世纪90年代村民集资修建的,地上墙上多处有裂缝,孩子在里面上课,总是让人提心吊胆。现在,孩子们不仅能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上课,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也一应俱全。”

城东路小学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改薄”自201312月启动实施以来,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约2.2亿平方米,购置教育仪器设备约1066亿元,惠及全国2600多个县的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其建设资金投入量之大、项目涵盖范围之广、受益学生覆盖面之多,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土豆牛肉、酸辣椒炒肉、西红柿鸡蛋、筒骨萝卜汤”……贵州省惠水县长田中心小学食堂门口,张贴着周一到周五的供餐食谱。“每餐都是三菜一汤,菜谱一周一换。”六年级学生向梅霞说,“我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在学校吃营养餐。”

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从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做起,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前营养改善计划已实现国家扶贫开发县全覆盖,受益学生3700多万人。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跟踪监测显示,项目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逐步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项项改革举措、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近年来教育成果惠及贫困地区的成绩: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5年来累计资助学生达4.25亿人次;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教育经费可携带”,全国140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纳入“两免一补”政策范围;2017年排查出的1.88万名辍学农村留守儿童,基本都已复学……

穷校摘穷帽,学生露欢颜。补齐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其实就是守住了民生的底线,守住了教育的公平与社会的公正。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亿万群众内心的呼唤。

教育要均衡发展,就要解决地区不平衡问题。得益于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来自重庆云阳县上坝乡的学生万方玉,走出闭塞的大山,圆梦北京大学。

像万方玉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国家从2015年起将新增招生计划主体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3年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共安排90余万人,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增建了近百所万人大学。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每年的招生名额也从1万人增至9.6万人,累计录取学生37万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湖南省长沙市育新小学近年来与邻近村小跳马小学“结了对”。“从育新小学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跳马小学教师杨思瑶说。

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国2379个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占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比例接近82%

教育要均衡发展,也要解决大城市择校择班问题。得知孩子只能进附近的“非名牌”小学时,山东济南的徐丽有点失落,可开学后,她欣喜地发现,孩子的班主任竟然是名校老师。得益于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等机制创新,如今家长学生“舍近求远”的现象少了很多。

2014年,一场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大会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全面打响。从重点监测的24个大城市来看,2014年至2017年,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比例一直稳定在97%以上;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稳定在95%以上。

公平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从农村到都市,从西部到东部,在中国大地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均衡的教育,这样的梦想正在实现。

提升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起点,那么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线。

“曾经,缺硬件、少资金、网络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现在,宽带网络、班班通、资源平台等都已经配备齐全。”云南省临沧市忙令小学的校长李华灿高兴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近1亿名农村中小学师生,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解决了边远地区教学点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在陕西汉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走进小学生的课堂,从泥塑造型、勾画脸谱,到木偶组装、表演唱腔,孩子们在模仿与创作中,感受文化、传承文化;在山东潍坊,初中课堂是五六人一组的“研讨”,学生们成为主角,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独立总结……种种举措,无不传递出培养综合素质、重视兴趣爱好的育人导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2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9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业院校教师等1008万人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同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2018年初,《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要求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人民群众对好老师的期盼正在实现。

站在“由大向强”的飞跃关口,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百姓的心声。期待教育能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日报  201899日) 


 

 

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能否改变更多寒门学子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全社会的创新基因能否被激活,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教育难疾、顽疾,增进民生福祉?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才能让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才能朝人民满意的目标稳步迈进,才能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新时代新跨越,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开启了向纵深推进的进程。回溯过往几年,一张改革路线图清晰可见——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发布,改革力度之大、举措之深入,令人倍受鼓舞、充满期待。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31个省份形成实施方案,上海、浙江试行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第二批试点方案全部公布,2014年至今,一场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关键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这次改革,努力实现“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尽力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城镇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场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提升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改革拉开大幕。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如何稳步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实现内涵式发展迫在眉睫。《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为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方向。

兴国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步履铿锵:大力实施“国培计划”,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2018年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党中央名义出台的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正式出台,规划出队伍建设的完整蓝图。

吃上营养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小学的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孩子课外负担过重而担忧的安徽省铜陵市的家长们、因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走进高等学府的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的学生们……都是见证者。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进展与变化标注了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格局,印证了改革的全面发力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的突破。

中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拔地而起,并迈进“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崭新阶段!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几年来,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领域入手,各项改革次第展开,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深化。

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在改革中凝聚共识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利益藩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毅力。

从寻找痛点、难点,到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再到于改革中凝聚共识,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成效显著。

——直面难题,教育纵深改革啃下“硬骨头”。直面学前教育“短板”,从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着手,深层次破解发展难题;面对义务教育“择校热”这一痼疾,在全国19个大城市打响一场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大战役”,保证机会公平;面对学生课外负担重、培训机构乱象频出的难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出台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维护良好教育生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多年来“有市场却乏口碑”的现状,强化顶层设计,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教育改革破解了一批长期难啃的老问题、“硬骨头”。

——敢于“断腕”,教育发展牵住“牛鼻子”。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越位点”退出,主动下放该放的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使省级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统筹权;向学校放权,教育“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越位点”退出,同时把“缺位点”补上。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修订完成,全面依法治教步伐加快……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教育纵深改革牵住了“牛鼻子”。

——关注百姓获得,教育改革提升百姓“获得感”。督导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评价;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完善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关注师德建设,施行“一票否决”;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教育改革给百姓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旨在迎难而上,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难题。正是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未来改革攻坚,依然任重道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说,中国教育未来的改革攻坚任重道远。是的,我国教育正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教育改革发展长期面对的主题。

当前,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人民群众渴望接受优质教育,但如何遏制片面追求升学冲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既要优化人力资源增量,也要盘活存量,整体提升国民素质还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存在,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有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条件,有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背景,也有我们的主观因素。但不管什么问题,无论什么困难,都需要我们主动面对、积极化解。”陈宝生说。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承载着为民族复兴奠基的重任,教育事业也必须始终保持锐气和勇气,时刻把推进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目标,将改革进行到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激发活力,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全体中国教育人,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专题三  中共中央  国务院  教育部文件资料

 

党纪处分条例再修订八大亮点值得关注

 

日前,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决定从今年101日起施行。而上一次修订《条例》是201510月。相隔不到三年时间,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修订?据了解,这是由于上次修订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有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成果,亟待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化下来。

20多年来与时俱进、几经修订,如今已经是第四代升级版 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党纪处分条例在我国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多年来与时俱进、几经修订,如今已经是第四代升级版

追溯源头,早在19972月,中央就曾发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试行条例共172条,将违纪种类分为七大类:政治类错误,组织、人事类错误,经济类错误,失职类错误,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类错误,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类错误,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错误等。

2003123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发布施行,摘掉了试行的帽子。这一版的《条例》共178条,将违纪种类分为九大类: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贪污贿赂行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失职、渎职行为,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等。

此后十余年间,《条例》未再作修订。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201510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和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去除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实现纪法分开;把政治纪律细化、具体化,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

政治性更强,内容更科学,修订后八大亮点值得关注 2015年《条例》印发后,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需要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化下来。所以根据新形势修订《条例》势在必行。

此次新修订的《条例》共142条,与原《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修订后政治性更强,内容更科学,逻辑更严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其特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来概括:

一个思想,即增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两个坚决维护,即增写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个重点,即将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写入《条例》;

四个意识”“四种形态,即增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内容;

五处纪法衔接,即对党纪与国法的衔接在第2730条、第33条中作出详细规定,如增加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等;

六个从严,即对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党,破坏民族团结,搞有组织的拉票贿选或者用公款拉票贿选,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民生保障显失公平,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中央方针政策、破坏基层组织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失职等六种违纪行为从重或加重处分;

七个有之,即在《条例》中充实完善总书记反复强调警惕的七个有之问题的处分规定;

八种典型违纪行为,即对干扰巡视巡察工作,党员信仰宗教,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住房、车辆等,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利用宗族、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不重视家风、对家属失管失教等八种新型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

开除党籍不等于除名违犯”“违反搭配有讲究,多处修订有新意 翻看《条例》,会发现既有开除党籍又有除名的表述,那么两者有何不同?据了解,开除党籍是党纪处分的一种,而除名不是处分形式。两者的客观结果一样,被开除党籍、除名后都不再是党员身份。但根据《条例》第13条规定,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而被除名的党员则无此规定。

那么,违犯”“违反又有何区别?据了解,违犯指违背和触犯,违反指不符合、不遵守,《条例》中在搭配词组时,违犯一般与党纪相搭配,违反一般与某种纪律的行为相搭配。

《条例》的修订还有多处值得关注之处。例如,在第17条对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形中,整合了原《条例》第39条第2款的内容,将在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的表述修改为在组织核实、立案审查过程中,能够配合核实审查工作,如实说明本人违纪违法事实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一是在违纪的基础上增加了违法的表述,二是将原先的坦白修改为配合。据悉,这是根据近年来执纪审查的实践作出的修订。今年监察法颁布以来,近期已有多名包括中管干部在内的党员干部主动投案自首。该条款的修改将有助于促使更多涉嫌违纪违法的干部如实向组织交代违纪违法事实。

此外,第41条规定,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增写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还应向所在党组织领导班子宣布,对违纪领导干部的规定更加严格。

另一处值得关注的修改是第42条第2款,增写了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的,可以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提出申诉,对保障党员权利作出了规定。

关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方面的条款,则从原先工作纪律部分的第114条挪至政治纪律部分的第67条,除了主体责任外,增写了对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或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不力的处分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力度。

在廉洁纪律部分,第88条、89条在收受财物的情形中增加了对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的规定,第94条增加了对利用参与企业重组改制、定向增发、兼并投资、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决策、审批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通过购买信托产品、基金等方式非正常获利的处分规定;第95条增加了对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亲属和特定关系人在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大宗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等方面谋取利益吸收存款、推销金融产品等提供帮助谋取利益的处分规定。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新修订的《条例》即将实施,这将会对8900多万党员和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

 

国办发〔20188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投入机制逐步健全,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但还存在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的体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为全面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妥善处理转变预算安排方式与优先发展教育的关系,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

(二)基本原则。优先保障,加大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落实教育投入,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在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的同时,积极扩大社会投入。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提脱离实际难以实现的目标,不作脱离财力难以兑现的承诺,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战略主题,统筹近期发展任务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区域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条件改善和质量提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经费使用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深化改革,提高绩效。推进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发挥财政教育经费的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经费监管。

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持续保障财政投入。合理划分教育领域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更多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建立健全国家教育标准体系,科学核定基本办学成本,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到2020年,各地要制定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

(四)鼓励扩大社会投入。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等政策制度,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政策,按规定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吸引社会捐赠。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属地化管理原则,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学费(保育教育费)、住宿费标准,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等相适应的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自费来华留学生学费标准由学校自主确定。

三、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五)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各地要加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中期财政规划的统筹衔接。中期财政规划要充分考虑教育经费需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及时调整超越发展阶段、违背教育规律、不可持续的政策。学校建设要合理布局,防止出现“空壳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

(六)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进一步提高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为彻底摆脱贫困奠定基础。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单独核定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确保经费落实到学校(教学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振兴乡村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控辍保学、“大班额”、随迁子女就学、家庭无法正常履行教育和监护责任的农村留守儿童入校寄宿等突出问题。

(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鼓励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努力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财政教育经费要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地要严格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各地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使教师能够安心在岗从教。各地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政府责任,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凡未达到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财力较强的省份要加快进度。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各地要根据幼儿园规模,创新方式方法,合理配备保教保育人员,按照岗位确定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支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八)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在重点保障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各地要加快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普通高中急需的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力度。各地要按照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范围,对普通高中债务中属于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的,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逐步提高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财政教育经费着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加大中央财政相关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省级统筹,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更多用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推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完善资助办法,提高精准水平,实现应助尽助。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九)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卓越拔尖人才。持续支持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以部省合建高校为引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培养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稳定支持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科研服务“绿色通道”,为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改革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经费资助政策,支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

(十)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各地要在改善必要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育人方式转型,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教研活动、教学改革试验等方面投入,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支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协同推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支持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实习,推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设。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急需紧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教育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

(十一)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经费统筹权和各级各类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教育部门和学校是教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管理者,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负有主体责任,要会同相关部门科学规划事业发展和经费使用,依法依规、合理有效使用教育经费。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等政策,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发展改革部门要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依法加强成本监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优先保障学校教职工配备,落实完善教师待遇政策。

(十二)全面改进管理方式。以监审、监控、监督为着力点,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健全预算审核机制,加强预算安排事前绩效评估。逐步扩大项目支出预算评审范围。加强预算执行事中监控,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调剂事项,健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大额资金流动全过程监控,有效防控经济风险。加强预决算事后监督,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预算法要求,全面推进教育部门预决算公开。加强各级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加强教育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推动完善内部治理。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党政同责同审,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十三)全面提高使用绩效。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完善细化可操作可检查的绩效管理措施办法,建立健全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优化绩效目标设置,完善绩效目标随同预算批复下达机制。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坚持财政教育资金用到哪里、绩效评价就跟踪到哪里,加强动态绩效评价,及时削减低效无效资金。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将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编制预算、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

(十四)全面增强管理能力。各级教育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本领。落实完善资金分配、使用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制度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教育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即时动态监管。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干部队伍定期培训制度,实现全员轮训,增强专业化管理本领。加强学校财会、审计和资产管理人员配备,推动落实并探索创新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加强学生资助、经费监管、基金会等队伍建设。

五、加强组织实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巩固财政教育投入成果,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落实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等各项任务,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十六)加强督查问责。各地要加大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情况的督查力度。中央相关部门要对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等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各地要定期向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报送落实情况,国务院将适时开展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问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有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2018817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国发〔2018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就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还存在创新创业生态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还不充分、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不够深入以及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有利于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幅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创新创业服务全面升级。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功能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能力显著提升,创业投资持续增长并更加关注早中期科技型企业,新兴创新创业服务业态日趋成熟。

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关联产业就业岗位增加,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实现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型创业加快发展,产学研用更加协同,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多层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主体,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高质量创新创业集聚区不断涌现。“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一批可复制的制度性成果加快推广。有效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功能区优势,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新高地。

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价值链有机融合。一批高端科技人才、优秀企业家、专业投资人成为创新创业主力军,大企业、科研院所、中小企业之间创新资源要素自由畅通流动,内部外部、线上线下、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国际国内创新创业资源深度融汇。拓展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推动形成一批国际化创新创业集聚地,将“双创”打造成为我国与包括“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合作的亮丽名片。

二、着力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

(三)简政放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积极推广“区域评估”,由政府组织力量对一定区域内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进行统一评估。推进审查事项、办事流程、数据交换等标准化建设,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互联网数据资源建设。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快发布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市场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信用分级分类、信用联合奖惩等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修订生物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审查参考标准,激发高技术领域创新活力。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推动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高效监管机制,严守安全质量和社会稳定底线。(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服务便利创新创业。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典型案例经验复制推广。在市县一级建立农村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窗口。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建设“网上社保”。积极落实产业用地政策,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用于创新创业。(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

(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聚焦减税降费,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对个人在二级市场买卖新三板股票比照上市公司股票,对差价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享受的免征房产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范围扩大至省级,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也可享受。(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完善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发挥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核心关键技术的采购力度,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编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目录、众创研发指引,制定首台(套)评定办法。依托大型科技企业集团、重点研发机构,设立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建立首台(套)示范应用基地和示范应用联盟。加快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发展和推广应用。发挥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创新创业社区等多种创新创业模式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加强众创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资委、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和支持创新主体加强关键前沿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形成一批战略性高价值专利组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知识产权“雷霆”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检查、集中整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工作力度。积极运用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等“互联网+”技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局、财政部、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

(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对科教类事业单位实施差异化分类指导,出台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完善创新型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健全科研人员评价机制,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参与创业项目的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续签合同等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推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和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进一步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提供金融服务。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专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共青团中央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完善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大退役军人培训力度,依托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中心等机构,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落实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个体特点引导退役军人向科技服务业等新业态转移。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平台不断完善,支持退役军人参加创新创业大会和比赛。(退役军人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提升归国和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化水平。深入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遴选资助一批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项目。健全留学回国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在签证、出入境、社会保险、知识产权保护、落户、永久居留、子女入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公安部、移民局、知识产权局等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更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巾帼行动,鼓励支持更多女性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制定完善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便利性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积极引导侨资侨智参与创新创业,支持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华侨大数据中心。探索国际柔性引才机制,持续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启动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专项行动,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创新创业加快发展。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全国妇联、港澳办、台办、侨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升级

(十六)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建设由大中型科技企业牵头,中小企业、科技社团、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的科技联合体。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制造业创新集群。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创新创业政策制定机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国科协、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概念验证、孵化育成等面向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科技部、教育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国家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产业、投资融合对接。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给予奖补。(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

(十九)提升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服务水平。建立众创空间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机构,为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财税会计、法律政策、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继续推进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生产制造类企业建立工匠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破解生产难题、固化创新成果等塑造工匠品牌。加快发展孵化机构联盟,加强与国外孵化机构对接合作,吸引海外人才到国内创新创业。研究支持符合条件的孵化机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落实孵化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科技部、国资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进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和制造业“双创”服务平台。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供应链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内部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鼓励企业参股、投资内部创业项目。鼓励国有企业探索以子公司等形式设立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互促共进。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财税政策导向作用,持续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系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加强专业人才支撑,公布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二级学科,鼓励搭建工业互联网学科引智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服务网”建设,及时发布创新创业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降低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政策信息获取门槛和时间成本。鼓励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与资本、技术对接的门槛。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使更多优质资源惠及群众。(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继续扎实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办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拓展“创响中国”系列活动范围,充分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妇女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作用。对各类赛事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后续跟踪支持。(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二十四)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加快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回归服务小微企业等实体的本源,提高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运用科技化等手段,为本地创新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本地化、民营化和专业化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实资本、完善治理的改革,重点服务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落实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支持有条件的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提高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提高对创业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服务水平。(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进一步健全适应创业投资行业特点的差异化监管体制,按照不溯及既往、确保总体税负不增的原则,抓紧完善进一步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营造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规范发展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创业投资母基金。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天使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和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完善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开展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税务总局、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发展潜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债融资,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规范发展互联网股权融资,拓宽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融资渠道。推动完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相关规则,允许科技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治理结构。(证监会、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民银行、财政部、司法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完善创新创业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依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采取股权投资、再担保等方式推进地方有序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构建全国统一的担保行业体系。支持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完善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信息合作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财政部、银保监会、科技部、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构筑创新创业发展高地

(二十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夯实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基础,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世界一流学科集群。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合作新机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牵头负责)

(二十九)培育创新创业集聚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科技资源支撑型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鼓励国家级新区探索通用航空、体育休闲、养老服务、安全等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园区配套及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创业集群效应。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探索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示范作用。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相关改革举措在“双创”示范基地推广,为示范基地内的项目或企业开通总体规划环评等绿色通道。充分发挥长三角示范基地联盟作用,推动建立京津冀、西部等区域示范基地联盟,促进各类基地融通发展。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十强百佳工程,鼓励示范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财政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推进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等国际化平台作用,支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创新创业合作。推动建立政府间创新创业多双边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论坛等重要载体,推动创新创业领域民间务实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基金,促进务实国际合作项目有效落地。(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三十二)强化创新创业政策统筹。完善创新创业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沟通联动。发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统筹作用,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鼓励各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促进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双创”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创新创业统计监测工作。(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等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细化关键政策落实措施。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年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定期梳理制约创新创业的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督促相关部门和地方限期解决。对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军民融合、人才引进等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评估。(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等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四)做好创新创业经验推广。建立定期发布创新创业政策信息的制度,做好政策宣讲和落实工作。支持各地积极举办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等,加强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的推广应用。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和经验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部门、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本意见各项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加强督查,及时总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务院网站 2018918日)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坚定办学方向,坚持服务需求,创新机制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师范专业培养能力提升上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发挥风向标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教师。

二、目标要求

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显著更新,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健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明显优化,教师教育质量文化基本建立。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任务和重要举措

(一)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加强师范特色校园、学院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通过实施导师制、书院制等形式,建立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品德提升、学业进步和人生规划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实习支教、邀请名师名校长与师范生对话交流等形式,切实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师范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

(二)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适应五类教育发展需求,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面向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面向培养幼儿为本、擅长保教的卓越幼儿园教师,重点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面向培养理实一体、德业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面向培养富有爱心、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教教师,重点探索师范院校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模式。

(三)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建设开发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及时吸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开设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精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优秀案例,建立短小实用的微视频和结构化、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课例库。建设200门国家教师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创新在线学习学分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成绩评价等制度,大力支持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有效诊断评价师范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教学决策、改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四)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推进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实践和企业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师教育师资兼职任教等方面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五)完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着力推进培养规模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实践基地、职后培训、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等全流程协同育人。鼓励支持高校之间交流合作,通过交换培养、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同步课堂、学分互认等方式,使师范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医教联合培养特教教师,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中职教师。大力支持高校开展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培养校内协同机制和协同文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办公空间与场所、设施与设备、人员与信息等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聚力教师教育资源,彰显教师教育文化,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六)建强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推动高校配足配优符合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和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支持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校本教研、见习观摩等,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指导高校建立符合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推动教师教育师资特别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研究。通过共建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等,建设一支长期稳定、深度参与教师培养的兼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推动各地开展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师资互聘,建立健全高校与中小学等双向交流长效机制。

(七)深化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方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师范生赴境外观摩学习比例,采取赴境外高校交流、赴境外中小学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拓展师范生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加大教师教育师资国外访学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

(八)构建追求卓越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基于证据的教师培养质量全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和师范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以及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于教学,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四、保障机制

(一)构建三级实施体系。教育部统筹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总体规划。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落实计划2.0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二)加强政策支持。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对计划实施高校适度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位授权点布局,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师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将卓越教师培养实施情况特别是培养指导师范生情况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小学工作考核评价和特色评选、中小学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经费保障。中央高校应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支持计划的实施。各省(区、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计划实施高校。

(四)强化监督检查。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负责计划的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实行动态调整,专家组将通过查阅学校进展报告、实地调研等形式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完成培养任务、实施成效显著的,予以相关倾斜支持;对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改革项目承担资格。

 

教育部

2018917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经财政部同意,我部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89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思政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安排,列入教育部部门预算,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资金。资金使用方向包括:面向全国高校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项活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具有全国影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模范、优秀典型的培育选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的国家级示范培训;凝练推广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研讨交流;鼓励生产、创新、推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作品、成果,建设相关网络育人平台和载体;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等。

  第三条  思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正。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各项目管理办法或经批准的工作方案,组织审核、评议遴选,确保各环节公正、透明。

(二)专款专用。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将思政专项资金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使用范围和标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三)注重绩效。项目依托单位应强化绩效理念,加强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合理确定预算需求,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管理程序与职责

  第四条  教育部负责制定思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专项资金具体分配方案,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第五条  项目依托单位是思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项目负责人是思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七条  教育部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年度任务和中长期规划,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年支出规划,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报财政部审批。

  第八条  在申报项目时,项目申请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类别和要求,按照项目实际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按年度编制项目预算、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并对费用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作出说明。

  第九条  教育部应当按照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相关要求,加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建立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重点对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

  第十条  教育部向项目依托单位下达项目预算或支付项目资金时,项目依托单位为教育部所属高校和直属单位的,项目预算编制应细化到相关高校和直属单位。各项目资金视情况可实行“一次核定、分期拨付”的办法。

  第十一条  思政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程序报批。

第四章  支出和决算管理

  第十二条  思政专项资金分为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

  研究项目资金是指用于培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名师计划,以及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所设委托项目的资金。

  非研究项目资金指除研究项目资金以外用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资金。

  管理资金是指教育部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组织、协调、评审、鉴定等管理性工作所需资金。

  第十三条  研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间接经费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参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号)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应当按照批复的预算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管理资金应当按照“厉行节约、规范高效”的原则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程序和方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第十四条  思政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支付罚款、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按照国家规定不得开支的其他支出。

  第十五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思政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将思政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纳入单位年度决算,统一编报。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当会同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账目,据实编报财务决算,并附财务部门审核确认的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与项目结项材料一并报送教育部。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终止或被撤销,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决算及资产清单,审核汇总后报送教育部,所剩资金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凡使用思政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属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加强思政专项资金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对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效益低下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思政专项资金实行全面绩效管理,加强事前评估、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价。教育部在开展项目预算评审时,应当对项目申请单位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作为是否纳入项目库和核定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年度终了,项目依托单位应及时开展绩效自评,教育部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库建设和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健全项目退出机制。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及其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分配等审批工作中,存在违反规定分配资金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各项目依托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内部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教社科〔2018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部研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

201841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状况显著改善,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继续打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现就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1.明确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坚持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2)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3)坚持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4)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3.严格落实学分。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专科生“概论”课4学分、“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2学分,同时须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中选择1门作为选修课程,占1学分。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2学分,同时可开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列入学校博士生公共选修课)。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

  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

  4.合理安排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应有序衔接,原则上本科生先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再学习 “原理”课、“概论”课;专科生先学习“基础”课,再学习“概论”课;本专科生每学期必修“形势与政策”课。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应避免教师周课时安排过于集中。应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积极推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大力提倡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5.规范建设教研室(组)。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结合实际设置教研室(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的所有教师都要明确所属教研室(组),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教研室(组)具体负责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可以返聘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退休教师继续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硕博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加强以教研室(组)为单位开展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特聘教授,要由相应的教研室(组)规范管理。

  6.统一实行集体备课。教研室(组)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统一的参考教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要定期组织全员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

  7.创新集体备课形式。要丰富集体备课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集体备课效果。要组织新任职教师进行试讲,加强对新任职教师的教学指导。要组织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引领带动。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加强广大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把握。要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互学互鉴。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兼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备课针对性。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提升集体备课效果。

  8.严肃课堂教学纪律。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确保学生到课率,为高质量开展教学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把课堂教学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

  9.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要加大对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力度,注重用点上的经验带动面上的提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10.改进完善考核方式。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闭卷统一考试须集体命题,不断更新题库,提高命题质量。开放式个性化考核应具有严格的组织流程和明确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要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各门课程均须先学后考,不得以考代学。应优先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优良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

  11.强化科研支撑教学。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评价机制,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12.健全听课指导制度。建立校、省、部三级听课制度。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1次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在一个任期内要对所有授课教师做到听课全覆盖。省级教育部门每学年要组织专家对属地高校开展全覆盖听课,总体上要覆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形成本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状况报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要组织专家开展随机听课,研制发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年度报告。

  13.综合评价教学质量。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合理运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标准中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等挂钩,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可基于评价结果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

  14.落实高校主体责任。高校党委书记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面向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5.强化地方统筹管理。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要加强对属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统筹管理,结合实际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注重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原则上各地都要分课程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教学热点难点定期搜集解答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一线精准指导,确保教学指导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覆盖全体教师。要及时总结属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经验,宣传推广教学工作先进典型,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16.加强全国宏观指导。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发挥好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等作用,组织专家建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研制发布各门课程专题教学指南,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答,开展精品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及时发布各门课程教学建议。要统筹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加大教师社会实践的力度。要适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督查,推动各方面把教学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专题四  四川省委  省政府及教育厅文件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委党建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讲话

 

彭清华在省委党建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坚决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

不断提高四川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8917日上午,省委书记、省委党建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净化四川政治生态,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省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小刚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今年以来全省党建工作总体情况和全省纪检监察工作、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党委政策研究工作、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党校工作、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党建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

彭清华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任务新要求,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准确掌握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我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彭清华指出,通过这些年努力,全省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责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特别是对周永康流毒影响不可低估,对其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损害不可低估。要清醒认识四川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始终保持管党治党的政治定力和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彭清华指出,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认真践行“两个坚决维护”,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进一步修复净化四川政治生态。

二是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领域党建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扫黑除恶、抓党建促社会稳定等工作。

四是始终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扎实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等专项治理,重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五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全过程,对照中央已出台的制度规范,做好“废”“改”“立”工作,定期研究评估执行情况,让各方面制度既科学完备又务实管用。

六是继续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已经整改的要“回头看”,没有完成的要按照进度保质推进,还有一些长期任务要持续抓,做到问题不查清坚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彻底坚决不放过。

彭清华强调,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根本政治责任,省委带头落实主体责任,省纪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履职尽责,市县乡党委书记严格落实抓基层党建责任,推动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要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党建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我省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省委党建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川报观察记者 张守帅)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各项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和省委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大意义,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干部满怀激情投入治蜀兴川伟大实践。

《通知》强调,要鲜明重实干重实绩导向,注重为担当干事者提供舞台,健全选任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带动形成党员干部队伍良好风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格界定容错情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完善配套机制,鼓励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干事创业。要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干部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切实增强广大干部适应新时代治蜀兴川发展要求的能力素养。要真情关心关爱干部,注重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切实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典型引领,细化制度措施,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中央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治蜀兴川伟大实践。

增强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感使命感。举办各级各类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深入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示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增强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担当担责、苦干实干,清正廉洁、作好表率,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加自觉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不懈奋斗。

二、坚持重实干重实绩,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鲜明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树立重担当、重作为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坚持全面历史辩证识别干部。突出政治标准加强干部考察,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察机制,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综合分析研判实施办法,注重对干部担当作为等情况进行研判,注重看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

大胆选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建立适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干部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优秀干部资源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点领域聚集,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对推动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维稳处突、全面依法治省、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中成效突出或进步明显,且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表扬的,作为干部参加境内外学习培训、上挂外派锻炼的重要依据和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统筹运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向改革发展和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政策倾斜力度。

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严格执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和我省《实施办法》,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作风飘浮、热衷搞花拳绣腿,消极懈怠、萎靡不振、庸懒散浮拖,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临阵退缩、绕道走,不愿负责、不敢碰硬,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情形,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激励鞭策作用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体系。突出对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修订完善《四川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试行办法》,推进平时考核,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深入了解干部。实行精准化、差异化考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性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分类分层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

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体系,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注重看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际成效,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切实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领导干部政绩分析研判,对政绩进行背景分析、环境分析、成本分析,注重看干部是直面困难、积极作为还是消极推诿、转移责任,是真作为还是假政绩,确保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干部。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考用结合、奖惩并举,正向激励与问责追究并重,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治庸治懒、问责追责、能上能下等重要参考,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急于求成、寅吃卯粮、弄虚作假、盲目举债搞建设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对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对不称职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调整。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引导干部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更好忠于职守、担当奉献。

四、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鼓励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四个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及挽回损失六个要件,对干部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容错纠错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研究认定属于该容错的,应大胆容错,切实采取免予问责、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不作负面评价等方式,为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干部撑腰鼓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确保容错依纪依法进行。

健全配套机制。建立健全防错纠错机制,注重日常监督,加强提醒警示,推动问题整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提醒、函询等方式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失误和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完善民主决策、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请示报告等制度,防止失误和错误发生。建立健全澄清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在适当范围内消除影响、解除顾虑。建立健全关心爱护机制,对给予容错的干部,考核考察要客观评价,选拔任用要公正合理,只要作出了积极贡献,该表扬的表扬,该评优的评优,该使用的按程序任用。

五、提升专业素养,涵养担当作为的勇气底气

注重培养专业素养。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加强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锻炼。深入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紧扣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需要,分不同市(州)和省直部门构建体现专业化需要的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健全专业化干部选配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钻研业务、竞相干事、拼搏进取上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

注重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完善五个一批实践锻炼机制,统筹调配干部资源,根据干部个人成长经历、发展潜力和事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基层一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开放合作等重点任务领域任职。有计划地组织省内与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发达省份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六、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营造安心安身安业干事环境

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常态化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机制,贯彻落实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增强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建立先进典型择优使用工作机制,一般应把各类先进典型纳入相应层级优秀干部人才库,作为动议提名人选重要来源。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改进谈话方法,提高谈话质量,注意倾听干部诉求,关心了解干部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提出工作和纪律要求,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

健全待遇保障体系。保证干部正常福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分级建立干部健康档案,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注心理健康,探索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干部心理疾病干预和救助机制,营造有利于保持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对生活特别困难、患有重大疾病、因公意外伤害等情形的党员和干部给予关爱帮扶,创造条件解决干部后顾之忧。丰富文体生活,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干部培养健康兴趣爱好。

突出重点群体。强化对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一线、民族地区一线干部等群体的组织关怀,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落实激励贫困县党政正职干事创业若干措施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心关爱办法,统筹落实藏区干部双向交流制度,促进各类干部更好履职奉献。按相关规定要求鼓励支持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和科技人才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离岗在岗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七、强化引领科学统筹,凝聚形成创新创业强大合力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加强经常性政治文化熏陶,深入挖掘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引导干部自觉为政以德、正心修身。引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注重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坚决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纠正冷硬横推、不作为的现象,坚决调整乱作为、不作为的干部。

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注重保护干部声誉,维护干部队伍形象,增强干部荣誉感。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激浊扬清,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种负面舆情。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工作业绩和光荣事迹,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省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推动落实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敢于为干部担当,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让担当作为者真正得实惠、受褒奖,旗帜鲜明地为改革创新者、干事创业者说公道话。细化配套制度和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善于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支持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坚持跟踪问效,把推动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党建述职、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四川省教育厅等五部门

关于四川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精神,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除缚,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竞争新优势,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学科专业设置

(一)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省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学位授权准入标准,强化专家评审和公开环节,按程序组织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和博士学位授权初审。对于学位授权单位不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不能保证质量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撤销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二)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全面落实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指导高校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总体原则和要求,自主设置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非国家控制类本科专业经教育厅报教育部备案,非国家控制类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教育厅备案。支持高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对接产业链及行业需求,充分科学论证,按照专业管理规定的基本程序和要求,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和宏观管理,公布布点较多、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公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名单,支持设置紧缺、急需专业。加强人才需求、专业设置以及招生计划编制的论证调研,加强就业状况的监测预警。建立专业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探索开展专业评估,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健全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科学编制各专业计划。开展专业设置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专业,责令有关高校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

二、完善编制及岗位管理

(三)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教育厅会同省委编办、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探索制订我省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和试点方案。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高校在人员总量内依法依规自主进人。机构编制、高校主管部门发现高校在人员总量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的,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四)自主管理岗位设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根据不同类型层次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发展需要,适当提高高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岗位设置方案应包括岗位总量,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岗位的名称、数量、结构比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

(五)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保障高校内设机构人员享有相应的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及相关待遇。

(六)建立引进人才特设岗位制度。支持高校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条件、程序等机制,因学校未设置相应等级岗位或者设置的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专业技术特设岗位。特设岗位人员比照学校同类、同职务(岗位)等级人员聘用,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三、完善进人用人制度

(七)自主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招聘人才。政府各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由主管部门负责招聘方案核准及拟聘人员审核确认,为高校聘用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事管理服务。高校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工作人员自主招聘制度,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规范招聘程序,确保公平公正。高校在人员总量内聘用人才要围绕主业、突出重点、支持创新。

(八)自主管理人员流动。高校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人员流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完善标准条件,规范管理流程。高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自主制定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离岗创业的具体办法和操作流程。高校可按规定自主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或创业导师,促进产学研人才双向流动。

(九)健全自主用人机制。高校根据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依法自主建立健全内部用人管理制度,自主做好人员聘用管理。对总量内人员,高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人员总量外,高校可自主灵活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劳务)合同,依法履行合同,规范实施管理,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十)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以优化岗位管理为基础,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由高校根据有关规定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评审办法,自主开展评审、自主发放证书、自主使用评审结果,切实强化岗位聘用管理,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终身制,建立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和高校自主评审、政府宏观管理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度,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用人机制。条件不具备、独立组织评审确有困难的高等学校,可委托相关高校或第三方职称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也可会同其他高校进行联合评审。职称评审标准、评审办法、评审方案按权限报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学校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巡查抽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等,加强对高校开展自主评聘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对评聘过程中标准把握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高校要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对违纪违规的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十一)改进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特点,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考察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坚持向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人员倾斜,克服论资排辈现象和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破格评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分类评价要求,分类建立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

五、健全薪酬分配制度

(十二)加强绩效工资管理。制定符合高等教育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集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艰苦边远地区高校的倾斜力度。

(十三)扩大薪酬分配自主权。支持高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科学规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制,实行符合高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内部分配政策。高校要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类人员收入的合理比例。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对符合规定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报酬,职务发明完成人、科研项目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以及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含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所获收益中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的劳动报酬,由高校分项目据实申报、主管部门专项据实核增,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额基数。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规定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部分,以及科技人员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获得的劳务报酬和绩效激励,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六、规范经费使用管理

(十四)改进经费使用管理方式。财政部门要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以绩效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通过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预算调剂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适当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赋予高校资金支付更多的自主权限。逐步实现用款计划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报。

(十五)扩大国有资产处置权限。适当提高资产处置的备案和报批标准。省属高校核销货币性资产损失50万元以下的,货币性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不含土地、房屋)处置事项,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200万元以下的,由高校自行处置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市属高校处置和报批具体标准由各市国有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制定。高校自主处置已达使用年限、应淘汰报废的资产,处置收益留归学校使用。高校资产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有关规定缴入同级财政国库,处置收益按相关规定安排拨付给学校使用。税务部门要执行好各项涉及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各项经费和资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校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各高校要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制定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高校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十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决策程序,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的建设,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落实党委党建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机制,加强课堂教学建设管理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党委(党总支)会议,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党员发展计划,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大纪律建设和纪律审查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和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七)推行依法依章程治校。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在教育法律的基本制度框架内,依法依章程行使自主权。进一步强化章程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基础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与章程配套的、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更加健全依法依章程治校的问责机制,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十八)加强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进一步健全高校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完善学术管理的体制、制度和规范,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提高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十九)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完善高校各类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高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学校安全稳定的情况外,均应当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保障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畅通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等力量在监督中的作用,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信息公开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

八、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二十)构建依法监管体系。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健全高校督导制度,探索建立地方高校巡视工作制度,加强对高校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等事项的督导和巡查,通过完善信用机制、“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督导、巡视、第三方评估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监督和问责。

(二十一)加强协调指导。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整体推进。改善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公共财政、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防止“同质化”。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倾斜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育人质量。

(二十二)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各部门要把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抓紧修改或废止影响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保持改革政策协调一致。要切实规范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积极依托“互联网+”,全面推行高校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要切实做好改革政策解读、工作宣传、成效总结、经验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依据本意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抓紧制订实施细则和办法,大力推进改革进程。高校要抓紧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向院系、向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力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四川省教育厅

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1226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彭清华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奋力开创四川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929日,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组织保证、发挥组织优势,激发奋斗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开创四川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会议。彭清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根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崭新高度。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把握实质要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彭清华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论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干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着力点,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彭清华指出,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要更加注重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突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扫黑除恶、促社会稳定,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确保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要全面落实“五大体系”建设部署要求,鲜明树立政德导向、为民导向、担当导向、实干导向、公认导向,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做好年轻干部工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聚焦人才从哪里来、怎么激发活力、如何人尽其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流动机制,不断集聚适应治蜀兴川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彭清华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管党治党这个根本政治责任担当起来。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组工干部要公道正派、崇德尚法、担当作为、清正廉洁,树立良好的组工风气和组工干部形象。

成都市、达州市、凉山州、省委统战部、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发展(控股)公司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王雁飞、范锐平、甘霖、黄新初、崔保华,各市()党委书记,省委党建领导小组成员,省委各巡视组组长,省直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中央驻川机构、在川企事业单位和省属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我省改革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近日,四川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从今年起,我省27所省属本科高校财政拨款将分为基础拨款和绩效拨款两部分,不再简单地以学生人数为资金拨款的主要计算依据。

为什么要改革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新的拨款制度最大的亮点在哪里?绩效拨款的考核如何确保客观、公正、可量化?……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问:为什么要改革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2006年,我省将高校拨款模式从“基数加增长”改革为生均拨款制度,即按学生人数、生均拨款定额计算安排财政拨款,此后不断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特别是2012年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要求,短短三年时间,拨款水平翻了三倍,财政累计新增资金114亿元,将省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大幅提高到12000元。

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拨款有了机制性安排,拨款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高校运行和保障能力,促进了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生均拨款制度以学生人数为主要计算依据,缺乏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引导,导致一些高校盲目做大,做强做优动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统筹协调好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不利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此次改革预算拨款制度,就是要引导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内涵式发展。

问:和此前的拨款制度相比,新的拨款制度最大的亮点有哪些?

:新制度呈现出五大亮点:一是理念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要求深化改革,提高绩效。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我省积极探索,坚持改革创新,建立预算拨款新制度,拉开对高校实施提质增效管理的序幕。

二是机制新。过去拨款办法主要以学生人数为计算依据,对高校内涵式发展激励引导性需加强。新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绩效理念,传递清晰的政策和绩效导向,积极构建科学规范、公平客观、导向清晰、讲求绩效的拨款制度。

三是举措新。新制度构建了全新的拨款架构,具体办法是将拨款划分为基础拨款和绩效拨款,基础拨款保持稳定;绩效拨款通过指标体系量化评分分配,指标体系根据高等教育新时期基本功能构建,共5大类17个二级指标45个具体量化点。

四是指标新。绩效考核指标突出高等教育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体现人才培养与省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对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条件和治理工作等考核因素量化。

五是考核新。新机制还采用相对指标考核,设立进步奖励,体现“自己和自己比”,从2019年起根据各高校排位位次的变化,给予奖励或扣减,奖励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激发高校努力创先争优。

问:基础拨款和绩效拨款分别占到高校拨款总额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基础拨款和绩效拨款没有固定的比例。为确保稳定,改革必须逐步探索推进。

基本思路是基础拨款与2017年拨款相比维持不变,2018年及以后年度增量资金用于绩效拨款。在“做加法”保持各高校原有拨款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做大绩效拨款的“蛋糕”,引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练好“内功”。

问:绩效拨款的考核指标有哪些?是否涵盖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绩效考核指标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条件和依法治理等方面选取考核因素,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科学研究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程度、管理绩效等。目前,一级考核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45个。

指标选取上无法涵盖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尽可能做到涵盖高等教育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利于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主要工作。下一步,四川省还将根据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更加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问:绩效拨款指标的考核如何确保客观、公正、可量化?

:坚持量化可操作。尽可能选取反映学校真实办学水平的客观指标,又考虑这些指标能量化操作,避免主观随意给分。对一些重要而又无法定量考核的指标,采取加分或倒扣分方式反映,给予导向。对于在现阶段条件不成熟无法量化考核的指标,如关于高校分类,暂时没有纳入指标体系。

坚持客观公正。高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指标依据教育事业统计法定数据,真实客观反映高校发展现状。坚持程序控制,考核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层层把关,集体审议,民主决策。

坚持公开公正。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均向学校公开,既保证考核公正,又引导学校正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整改进步。

问:绩效拨款设为4档,并设立进步奖,这是基于什么考虑?同一档次的学校考核结果若差距较大,会不会进行细微调整?

:根据考核结果分档确定绩效拨款,其中:

第一档(考核结果第1-3名),按绩效拨款总金额20%平均分配每校;

第二档(考核结果第4-9名),按绩效拨款总金额24%平均分配每校;

第三档(考核结果第10-21名),按绩效拨款总金额40%平均分配每校;

第四档(考核结果第22-27名),按绩效拨款总金额16%平均分配每校。

由于省属本科高校校与校之间差异较大,加上目前国家对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没有明确实施办法,为支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2019年起,对高校通过努力名次提升给予奖励,这样对即便处于最后一档的学校,只要名次提升 ,也能获得额外奖励。

资金分配严格根据考核结果,为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上下年度的可比性,不随意人为调整。

问:如何保障新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责任。改革完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是财政支持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引导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我们要求各高校准确把握改革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统筹协调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指导。指导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和综合财力可能,编制中长期财务收支计划,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必须与财务收支计划相适应。要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改善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扩大高校经费自主权。各高校在预算拨款总额内,优先足额安排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个人支出,对剩余经费,在遵守财经纪律的前提下,统筹事业及其他收入自主安排。

四是强化监督。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科学运用评价结果,促进高校不断提高经费使用管理水平。要求各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机制,按规定全面推进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监督。同时要求各高等学校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高校实施的审计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对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依纪依规给予严肃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川教育网)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898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师德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坚持优先发展,强化保障措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坚持定向发力,分类精准施策。立足四川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加大资源供给,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培养、补充、激活、调配一批教师。

(三)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全省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2035年,全省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十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千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规范教师党员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基层党组织,支持高等学校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市、县依托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党员教师教育培训工作。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党建工作,发挥“两微一端”等媒介的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中央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深化“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组织关系管理,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严格党员教师培养标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重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考核奖励、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四川大地,办好四川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系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六)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加强教师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在职教师教师节重温誓词和退休教师荣休仪式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强化师德考核,完善师德规范,明确师德红线,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年度考核、评优奖励、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师德监督,完善师德监督机制,畅通师德师风沟通渠道。推行师德定期通报和问责制度,对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学校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弘扬高尚师德,深入发掘师德典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选表彰师德楷模,广泛展示教师风采,在全社会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形成强大正能量。

三、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七)大力加强师范教育。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四川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统筹规划全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将符合条件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纳入省“双一流”建设支持范围,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预算拨款制度,按政策标准足额安排师范院校生均经费,促进师范专业发展。落实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加强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建设,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定期发布全省师范教育质量报告。提高师范专业生源质量,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大类招生、二次选拔”方式,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青年就读师范专业。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

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整合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

(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及信息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严格实行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不少于半年的制度。推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双导师”制度。改革教师培养补充模式,积极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本土化”教师。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工作。加大音乐、体育、美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力度。

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转变培训方式,改进培训内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和跟岗学习,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支持在基础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中小学建设教师发展基地,承担教师跟岗培训、师范生实习等任务。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建设一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壮大中小学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队伍。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大力开展提高培训和高端研修,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组织开展教师、校长研修访学,大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和校长队伍。

(九)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推进幼儿师范学院建设。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前移幼儿园教师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逐步扩大本科层次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支持师范院校与政府、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幼儿园,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

(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大力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省内有条件的高水平大学设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依托现有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新师资。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完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培养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育。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互兼互聘制度,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位,吸引企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力度,每年组织一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海外研修访学。

(十一)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按规定配备辅导员。完善高等学校教师进修交流访学制度,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积极推动国内外、省内外教师双向交流和培养培训。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人才强省和“双一流”建设,统筹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支持高等学校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汇聚培养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

四、切实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十二)科学配备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编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向寄宿制学校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校倾斜;村小、教学点等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每三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的原则,加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大力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切实解决结构性缺员及编制不足等问题。各地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积极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优先满足教师编制需要,切实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解决因编制不足导致的中小学教辅、安保、后勤保障服务等人员配备问题,购买服务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行市域、县域内高中教师资源共享制度,切实满足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

(十三)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将教职工岗位设置到校并统筹管理教师,切实加强县域内教师的考核评价、岗位竞聘、交流轮岗等工作。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严格聘期和任期考核,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补贴。实施好省级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优秀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十四)优化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将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将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考核招聘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政策,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任职条件和资格,规范选拔任用工作,激发办学治校活力。

(十五)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评审与教师聘用衔接。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强化聘期考核,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活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

(十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配齐配足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畅通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人才的“绿色通道”,高等职业院校按规定自主公开考核招聘符合条件的双师型和实训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在编制总数2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兼职任教。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依法依规自主专设流动岗位,自主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十七)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自主用人。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教学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岗前培训和教育教学实习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认定教师资格。高等学校要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做好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和服务管理等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高等学校可采取建设周转房或实施租房补贴等方式,多渠道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困难。

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按规定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自主开展评审、自主发放证书、自主使用评审结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管。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强化岗位竞聘管理,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五、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十八)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十九)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按照不低于当地中小学教师平均绩效工资水平15%的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提高特级教师待遇,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在绩效工资核定时单列。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产生的净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可确定适当比例用于人员分配,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额基数。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地区,根据实际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

(二十)提升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好“四大片区”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各地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确保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高补助标准,省级财政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各地通过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加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各地通过建设教师公寓、周转房或实施租房补贴等方式,让农村教师住有所居。实施农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在进修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青年教师倾斜,关心农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巩固农村青年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配备相应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十一)维护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按规定为教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学校为教职工购买补充保险、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

(二十二)改革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水平。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范围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自主进行内部分配;完善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高层次人才、一线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高等学校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报酬等,可专项据实核增,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不作为绩效工资总额基数。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完善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二十三)全面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加大教师表彰和宣传力度。按照规定开展“天府名师”、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争取申报设立“乡村教师贡献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予以奖励。开展“最美教师”寻访活动。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落实优待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出资对教师进行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推行中国特色大学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完善教师权利救济制度,保护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正当权利。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定期为教师安排健康体检,积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让教师有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六、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二十四)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充分信任、紧紧依靠教师,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要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直面教师队伍建设最急需、最紧迫、最艰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突破口、下狠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搞“一阵风”,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各地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1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壮大专业机构专门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二十五)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稳步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支持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教师省级培训,鼓励市(州)、县(市、区)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保障教师培训需要。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高等学校要安排教师专项培训资金,确保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每年至少开展1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待遇及合法权益保障不到位、队伍建设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或追责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专题五  典型案例

近期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一)中央纪委2018919日公开曝光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这8起典型问题是: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原党委委员、副所长徐肖君等人因公出国期间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旅游等问题。201711月下旬,徐肖君等人因公赴法国期间,全程由其管理服务对象某外资企业中国公司部门负责人陪同,并接受该公司安排的宴请、旅游等活动。该公司为徐肖君等人出国期间支付餐费、门票费等共计人民币3.2万元。此外,徐肖君等人还将其中一天半应安排公务活动的时间改为参观游览等自由活动。组织调查期间,徐肖君退还了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徐肖君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降级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委书记刘绍纯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01825日,刘绍纯收受了加格达奇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董庆荃以“给刘绍纯母亲买补养品”为名义赠送的1万元现金。被地区查纠“四风”行动检查组发现后,刘绍纯主动交代问题、上交违纪所得。刘绍纯、董庆荃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原纪委书记刘斌等人接受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等问题。20171218日至21日,刘斌等一行3人赴该公司成都项目部检查工作。1219日晚,刘斌等人接受该公司成都项目部的公务接待,违规饮用项目部提供的单价860元的高档白酒共5瓶,饮酒费用通过虚开发票降低单价等方式公款报销。1220日晚,刘斌等人再次违规接受成都项目部公款宴请。此外,刘斌等人还存在违规使用公车到成都某景区参观游览、报销超标准用餐费用等问题。刘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纪委书记职务。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安徽省池州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周啸虎违规组织公款吃喝问题。2017117日,时任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啸虎以检查工作的名义,违规使用公车组织多人到某国道改建工程项目办的食堂公款聚餐并饮酒,餐费酒水费折合人民币共计1660元。事前,周啸虎要求该项目办为其聚餐做好安排并准备“好酒”。在组织调查期间,周啸虎与他人串供,称聚餐为私人宴请,隐瞒公款吃喝事实,对抗组织审查。周啸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被责令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宴请费用。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原党委书记梁常兴、原镇长岑宏开违规公款送礼和超标准接待等问题。2014年至2017年,三乡镇多次在公务活动中违规赠送公款购买的礼品,违规使用高档酒水进行接待,并将接待费及酒水、礼品等费用转嫁到镇属企业报销。2013年至2017年,三乡镇长期违规占用5台镇属企业车辆作为公务用车, 并将使用车辆产生的费用在镇属企业报销。20173月,三乡镇未经批准,擅自举办某工程奠基活动,设午宴23桌,并接受中山市某国有企业赞助的5万元用于支付宴会费用。时任镇党委书记梁常兴和时任党委副书记、镇长岑宏开对上述违规违纪问题均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此外,梁常兴、岑宏开还存在违规兼职取酬、违规在镇属企业报销个人费用等问题。梁常兴、岑宏开均受到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江苏省泰州市路灯管理处党支部委员、副主任高龙根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2016年中秋节至2018年春节期间,高龙根先后5次共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泰州某照明器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所送的高档香烟14条、白酒8瓶,折合人民币9200元。在组织调查期间,高龙根主动上交违纪款项。高龙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水利局原局长臧永林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2013年至2018年,臧永林在任阿克苏市水利局局长期间,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多次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礼金合计7万元和价值1.55万元的烟酒等礼品。此外,臧永林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臧永林受到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公司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常金平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2017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前后,常金平多次违规收受多家与成飞公司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单位人员所送的礼品、购物卡、购物券,折合人民币7200元。常金平还收受下属工作人员所送的价值4000元的贵重礼品。20173月至5月,常金平在北京培训学习期间,数次违规使用其业务合作单位某保险公司的公车。此外,常金平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常金平受到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并被收缴违规收受的礼品、购物卡券,责令退赔相关费用。

(二)成都市纪委监委2018921日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1.郫都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原主任刘兴军违规发放津补贴及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安排旅游等问题。2017年春节,刘兴军违反规定以年终慰问金的名义给自己及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发放津补贴,其中刘兴军及其他6名工作人员每人获得1万元,1名临聘人员获得3000元。2018年春节前,刘兴军再次违反规定以年终慰问金的名义给自己及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发放津补贴,刘兴军及其他7名工作人员每人获得5000元。20175月,刘兴军带领本单位16人乘坐服务对象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租赁的大巴车,到峨眉山以召开培训会的名义旅游,期间产生的餐费、住宿费、温泉费等共计5万余元,由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和另一家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承担。此外,刘兴军还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被给予开除党籍及开除公职处分。

2.新津县泰华学校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邓志军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2013年,邓志军收受某校园建设工程施工方负责人徐某所送现金1.3万元;2015年,邓志军收受时任新津县职高总务处主任王某价值约1600元的礼品。此外,邓志军还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和开除公职处分。违纪违法所得被依法予以追缴。

3.双流区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总监张涛违规收受他人礼品问题。20184月初,张涛收受分管科室负责人史某赠送的茶叶1盒(价值500余元)。张涛作为公司工程总监,未严格执行相关纪律要求,在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张涛受到书面诫勉处分,违纪所得已上缴。

4.青白江区园林绿化局违规借用下属公司车辆的问题。20162月,青白江区城管局党组成员、区园林绿化局局长黄付宏与区园林绿化局下属国有公司负责人协商一致后,在20162月至20176月期间,该公司将车辆借给区园林绿化局使用,期间油费、维修费和保险费主要由该公司承担。黄付宏作为单位主要领导,负有领导责任,且存在其他违纪行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5.邛崃市城市管理局城乡环境治理科工作人员冯立川违规使用公务用车问题。20174月,冯立川在结束当日城乡环境督查工作后,未经批准,私自将公务车辆开回其居住地停放,致使该车辆被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冯立川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2018921日通报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原银川物资集团公司(现银川通融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20131月至20166月,时任银川物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波,与时任财务科科长朱建胜、人事科科长寇建梅、办公室副主任张焕成共同商议,在元旦、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多次以过节费、防暑费、劳保费、季度奖、年终奖等名义,给本人及公司职工发放福利共计515036元。郑波、朱建胜、寇建梅、张焕成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银川市兴庆区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白建锋违规公款旅游等问题。2017816日,白建锋前往青岛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岛)环卫行业高端论坛暨新技术设备展览会,安排其妻子和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民一同前往。在青岛期间,其妻子与张民借机旅游,并与白建锋接受一同参会的宁夏某企业负责人宴请及赠送的礼品,3人的住宿费由该企业支付,白建锋虚开住宿发票1050元在本单位报销。白建锋、张民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资金予以收缴。

  3.石嘴山市旅游委原党组书记、主任任华违规公款吃喝、组织宴请等问题。2018110日晚,时任石嘴山市旅游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华,在参加石嘴山市“两会”期间,违规组织宴请参会代表和委员。另外,自20174月任市旅游委党组书记、主任以来,任华先后3次参与市旅游委违规超标准公务接待,超标准费用共计1349元。20171117日、201811日,任华2次违规公款宴请乡镇、企业人员。任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政务撤职处分,职级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

  4.石嘴山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魏冠中,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潘发违规超标准公务接待问题。20178月、12月,外省某市考察组两次到石嘴山考察,魏冠中先后10次参与违规超标准公务接待,超标准费用共计8648元,费用经潘发签批报销。魏冠中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潘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5.吴忠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马国锋违规超标准公务接待问题。20163月至20173月,马国锋先后3次参加违规超标准公务接待,超标准费用共计4410元。20165月至20186月,吴忠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公务接待有关规定,多次违规超标准、超范围公务接待,马国锋作为分管领导,把关不严,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马国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6.青铜峡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孙谦违规操办婚宴问题。20176月,孙谦向组织报备其子结婚相关事宜,拟宴请10100人。79日,孙谦为其子举办婚宴,宴请亲朋12桌。同年8月,孙谦再次宴请其所在单位中层以上干部23人,收取管理对象礼金11800元。孙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收取的礼金予以收缴。

7.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别庄村党支部原书记别建伟违规办理婚宴问题。2016117日,时任别庄村党支部书记别建伟未按规定向组织报告,在家中为儿子举办婚宴,办酒席22桌,收受礼金20750元。别建伟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8.中宁县林业局原党委委员、清水河林场原场长王廷华违规领取发放津补贴问题。20134月至201710月,清水河林场在给王廷华按规定标准发放绩效工资之外,还每月为其发放“领导津贴”1425元,王廷华没有提出异议,共领取“领导津贴”78375元。201612月,王廷华个人决定,向不在发放范围的7名场部管理人员发放2015年、2016年乡镇工作补贴共计85440元,其中王廷华本人领取12480元。王廷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政务撤职处分,违规资金予以收缴。

(四)浙江省纪委监委2018926日通报1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存法(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等3人违规发放福利津补贴、违规公务接待问题。2014年至2016年,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违规向职工发放市民卡充值卡、超市消费卡、购物券、实物等福利津补贴共计92.9万元。其中,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发放除考核年薪外的福利津补贴共计11.34万元,先后担任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的陈存法、蒋移祥,时任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董事长的俞滨局,分别领取了10900元、9107元、20086元。其间,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还存在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在业务招待费中违规列支保健品、礼品、旅游门票等问题,涉及金额176.96万元。陈存法、蒋移祥、俞滨局对上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负有相应的领导责任。陈存法、蒋移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俞滨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领取的福利津补贴予以退回。

  2.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沈磊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卡问题。2016年、2017年春节期间,沈磊2次收受杭州某金融机构首席风险官陈某所送的储蓄卡、消费卡,共计价值人民币2万元。沈磊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收缴。

  3.省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省财务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姚战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卡问题。2013年至2017年春节和中秋节(2017年中秋节除外),姚战先后9次收受业务单位某银行杭州分行陈某所送杭州大厦消费卡,共计价值人民币4.5万元。姚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收缴。

  4.杭州市下城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书记张建国(区残联原党组书记、理事长)公款旅游、违规发放奖金问题。20147月,张建国在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期间,组织前往嵊泗旅游,并从区残联挂账在杭州某旅游公司的41400元公款中开支相关费用36670元。20158月和201611月,张建国以班子研究决定的形式先后两次将市残联核发的在国际、全国残疾人运动赛事上获奖运动员的初级启蒙教练员奖励经费共计161250元,用于本单位干部职工奖金发放,其中张建国本人分得45000元。张建国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违纪所得予以收缴,应由个人承担的相关费用予以追缴。

  5.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周坚巍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20186月、8月,周坚巍两次接受辖区内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某宴请,其中一次还接受了高消费娱乐活动安排,用餐及娱乐费用合计8224元由董某支付。周坚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应自付费用1500元予以收缴。

  6.温州市雁荡山景区执法中队综合室原副主任万伟华私车公养问题。20171月至20181月,万伟华不定期使用单位公车加油卡为自己的私车加油,共计加油23次,总金额为6295.67元。万伟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撤职处分,调离原岗位,相关汽油款予以退回。

  7.湖州广电传媒集团直属机关委员会经营口党支部原书记、湖州广播电视总台广告中心原主任任伟耀公车私用、违规收受礼品等问题。201612月至201710月,任伟耀指派广告中心驾驶员使用公务车辆接送其子上补习班、本人就医及其他私事等,公车私用合计45次。201612月,任伟耀利用其筹办单位业务活动之机,收受业务对象赠送的海尔彩电一台用于家用,价值1800元。201612月至20179月,任伟耀接受下属蒋某安排的足浴消费,共计6次。任伟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及免职处理,相关违纪款予以收缴。

  8.嘉兴市公安局情指联勤中心民警盛新浩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2016年至201711月,盛新浩在担任嘉兴市南湖区公安分局建设派出所副教导员、新丰派出所副所长期间,多次接受足浴店老板张某等人宴请,并出入娱乐场所接受营利性陪侍;违规收受张某提供的礼券、礼品,价值人民币4000元,并受其请托多次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查询公民个人信息。盛新浩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9.绍兴市公路管理局路政科科长王辉违规收送礼品问题。20183月,王辉要求与路政科有广告业务往来关系的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替其购买茶叶,用于赠送上级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茶叶款计5970元由王某支付。王辉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及免职处理,调离原岗位。

  10.义乌市森林公安局局长吴思源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问题。20176月以来,吴思源在单位安排其与他人合用一间办公用房的情况下,又擅自占用单位接待室作为其个人办公室,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吴思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11.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处长冯瑞喜违规操办乔迁宴问题。201512月,冯瑞喜在调离衢州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主任后约三个月,置办乔迁酒席,宴请原管理服务对象15名衢州各县(市、区)砖厂老板和2名县墙办主任,收受每人1000元至3000元不等礼金,合计收礼36200元。冯瑞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收受的礼金予以退还。

  12.舟山市海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包炳军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务用车问题。2017330日至41日,包炳军率队前往宁波市考察交流期间,实际与考察交流工作主题相关的行程仅330日下午一个半小时和331日上午半小时左右,其余均为沿途观光和四明山地质公园等景点游览。20169月至20177月,包炳军经常在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因个人和家庭私事使用单位工作保障车。包炳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用车汽油款予以退回。

  13.温岭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宝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2013年中秋节,2014年春节、中秋节期间,朱宝卿3次收受某公司负责人林某所送的超市购物卡共计18000元及300余克银元宝一个。2013年中秋节期间,朱宝卿收受某公司负责人瞿某所送的7000元超市购物卡。朱宝卿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朱宝卿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违纪违法所得予以收缴。

14.丽水市文广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福和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问题。2014年至2015年,张福和多次收受他人所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共计价值人民币3500余元。20158月,张福和在下属单位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餐费2000余元。201510月,张福和在外出考察期间接受管理服务对象袁某宴请,餐费1000余元由袁某支付。张福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收缴。

(五)重庆市纪委监委2018926日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力社保局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201410月至201712月,经局长冉超审批同意,县人力社保局违规发放补助,共计13.02万元。20186月,冉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项已收缴。

  2.万州区上海中学原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攀国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0153月、7月,张攀国在两次操办家人丧事时,违规收受本单位教职工礼金共计11万余元。同时,张攀国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85月,张攀国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组织调整的处理,违纪款项已清退。

  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林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承担费用问题。201612月,徐林违规报销个人用餐费用共计1.7063万元。同时,徐林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84月,徐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款项已收缴。

4.重庆天下图书有限责任公司违规组织公款旅游问题。2013年至2015年,重庆天下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先后4次组织年度优秀员工到泰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旅游,公款报销旅游费用共计23.19万元;20166月,2次组织员工前往青岛旅游,公款报销旅游费用共计30.24万元。总经理简渠负主要领导责任。20183月,简渠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项已清退。

(六)天津市纪委监委2018927通报办公用房超标等3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天津市宁河区交通局原党委书记李维国私车公养问题。20161月,该区公车改革后,李维国未按规定将区交通局办理的公务加油卡上交。20161月至20179月,李维国使用该卡为自己的私家车加油,共产生油费4.4万余元。其中,用于私人支出约1.7万元。20184月,李维国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天津市静海区环保局高级工程师信连奎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0114月至20187月,信连奎在唐官屯环境保护办公室工作。2015年春节至2018年春节期间,信连奎多次收受该办辖区内企业赠送的礼金,合计9.3万余元。20187月,信连奎受到留党察看一年,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3.天津市第九十三中学总务主任韩恩庆办公用房超标问题。韩恩庆借学校办公楼装修改造之机,将总务处办公室与隔壁值班室之间墙体打通,形成内、外套间,两屋共计23平方米,超标14平方米。20159月起,韩恩庆一直在该超标办公室办公,直至201712月河北区委巡察发现此问题,才进行整改。20188月,韩恩庆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七)山西省纪委监委2018105日通报4起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和公款旅游案例

1.省水利厅中部引黄工程建管局工程五处副处长昝伯阳公车私用问题。2018年五一假期,昝伯阳在石楼县驻地值班期间擅离职守、带领值班司机及其亲属5人,驾驶公车到石楼县黄河第一湾景区游玩。20189月,昝伯阳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过处分,并退赔车辆使用费。

  2.山西汽运集团侯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2017710日,李明在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以抵顶房屋租金方式,违规购置公车并由其本人使用。20183月,李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太原市古交市矾石沟煤焦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武俊明、原纪检书记兼综合办主任弓庆民、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张志旗违规公款旅游问题。20175月至12月,武俊明、弓庆民、张志旗等人分别带队赴贵州考察,每次考察均擅自组织成员前往苗寨等景点旅游,三次旅游共花费公款3万元。此外,武俊明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87月,武俊明、弓庆民分别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张志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退缴相关费用。

  4.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宝违规公款旅游问题。2017626日至71日,杨文宝组织该村党员、村民代表等61人赴永济市学习考察期间,借机前往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等景区旅游并观看演出,花费公款共计1.77万元。20188月,杨文宝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一)四川省纪委监委20181011日通报9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

1.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党支部原书记宋典元、原村主任李锡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问题。2014年至2016年,时任詹井村党支部书记宋典元、时任村主任李锡文,在詹井村脱贫攻坚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后续监管不严格,导致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村组干部未经贫困户同意就在退出资料上代替签字,造成不良影响。20186月,宋典元、李锡文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龙嘴村党支部书记杨兴中、村文书张朝党扶贫资料弄虚作假问题。20183月,杨兴中、张朝党为应付市、区组织的2018年第一轮脱贫攻坚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覆盖督查,用同一张照片反复充当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度脱贫攻坚的影像资料。20185月,杨兴中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张朝党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乐山市沙湾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增键在验收扶贫项目中履职不力问题。20175月,邓增键在负责扶贫项目验收工作中,对脱贫攻坚项目相关政策和验收标准不清楚,在发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公共项目沙湾镇三峨村2组道路项目存在无扶贫公示牌、无安全护栏和排水沟等问题的情况下,仍对该项目进行了签字验收,造成不良影响。20185月,邓增键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该扶贫项目已整改到位。

  4.兴文县共乐镇双河村党支部原书记叶章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慵懒懈怠问题。20182月,时任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叶章勇,未认真履行贫困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对扶贫政策学习和宣传不力,该村部分组干部对扶贫工作不了解,部分贫困户不清楚自身享受政策及帮扶责任人;双河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工作推进滞后;对上级督查发现并要求整改的工作未认真落实,整改不到位。20186月,叶章勇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广安市广安区消河乡党委书记杨冰等人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履职不到位问题。20169月,消河乡党委政府在实施消河村产业扶贫项目中,将本应由乡上组织实施的畜禽、果苗等扶贫物资采购招投标擅自交由村上实施,且未对招投标过程进行严格审核监督,致使马某等人以围标串标的方式中标。实施过程中,消河乡党委政府和消河村“两委”未组织验收、未开展技术指导及跟踪监管,造成果苗型号规格与需求不符、成活率低。消河村“两委”在中标方未按合同约定开展技术培训的情况下,编造验收资料,致使马某等人非法获利7.5万余元。20184月,消河村党支部原书记周君、原村主任蒋德高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0185月,杨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消河乡副乡长陈亚军、消河乡驻消河村扶贫农技员唐玲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马某等人违法问题及涉案款物已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6.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七孔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等人敷衍应付危房改造整改工作问题。201834月,李明在具体负责大罗镇七孔村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未按照要求完成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整改任务。为应付上级检查,李明与七孔村主任邓代银商议后,虚造该村龚某某等3户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整改完成情况进行上报,导致大罗镇向区脱贫攻坚办报送的整改销号情况失实,造成不良影响。20186月,李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邓代银被大罗镇党委警示约谈。

  7.汉源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叶峰等6人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核把关工作中履职不力问题。2012年至2013年,时任汉源县清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峰,时任清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蒋仕国,时任汉源县住建局村镇建设股股长董卓奇,汉源县住建局总规划师李涛,汉源县住建局村镇建设股工作人员袁中,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中未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汉源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罗辑在未进行鉴定的情况下出具危房鉴定意见,造成清溪镇双坪村3名村干部在未实际实施危房改造的情况下,伪造48户农户农村危房资料并上报,骗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补贴资金36万元予以私分。20187月,叶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蒋仕国、董卓奇、李涛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袁中受到政务降级处分,罗辑受到诫勉谈话处理。双坪村3名村干部已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被骗取的补贴资金已收缴。

  8.乐至县双河场乡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两河口村原第一书记胡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问题。20175月至20183月,胡林在任双河场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两河口村第一书记期间,未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工作不扎实,两河口村制定的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规划、精准扶贫规划不符合实际,双河场乡脱贫攻坚工作资料部分缺失,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知晓率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不力,造成不良影响。20188月,胡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9.若尔盖县班佑乡原副乡长尕让彭措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问题。20154月至20178月,尕让彭措在担任班佑乡求吉郎哇村包村领导期间,对脱贫攻坚工作督促不力、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填写错误。20178月,尕让彭措调离班佑乡,离岗时未履行工作交接手续,致使求吉郎哇村脱贫攻坚个别资料缺失,影响了后续扶贫工作的开展。20187月,尕让彭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二)成都市纪委监委2018108日通报10起不作为及"懒散拖"问题典型案件

1.成都天府新区合江街道天灯村党总支书记曾剑平在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履职不到位问题。201711月至20182月,某公司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范围内(合江街道天灯村7组),擅自改变两宗10余亩坡地地貌,被合江街道办事处责令限期整改。曾剑平作为该村党总支书记,未安排人员开展监管,未及时制止该公司违规行为,也未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存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20188月,曾剑平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成都高新区福田乡大古村党支部书记陶发昌、河堰村党支部书记陈菊云、渔堰村党支部书记鄢静在治违工作中履责不力问题。2017年,成都高新区开展卫片监测图斑整改工作,多次督促相关单位杜绝新增违法用地行为并按期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上报和整改。截至20183月,福田乡仍有19个图斑未拆除复垦或完善手续,其中大古村、河堰村、渔堰村图斑数量较多、面积较大。陶发昌、陈菊云、鄢静在此项工作中履责不力,对辖区内建设活动日常监管不到位,未及时制止、上报辖区内的违法搭建行为。20189月,陶发昌、陈菊云、鄢静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3.成都市青羊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经理祁波、资产部经理钟昆、综合管理部职员赵晓秦在青羊区乐平片区新居工程项目中存在履职不到位问题。成都市新居安置点工程之一“乐平片区新居工程”于20103月开始建设,20126月房屋主体建筑等基本完工。成都市青羊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导致居民2018年仍未能入住。20189月,祁波受到免职处理;钟昆受到诫勉谈话处理;赵晓秦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4.龙泉驿区交通局下属单位区公管所原负责人王彬、郭汉履职不到位问题。王彬、郭汉在先后负责龙泉驿区公路路产路权管理维护期间,因履行职责不到位,未发现并制止相关单位分别于2006年、2009年在老成洛路路产范围内挖掘作业埋设管道的问题,影响老成洛路提升改造工程进度。20189月,王彬、郭汉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5.青白江区水务局局长许建勋、副局长王伟、工业供水渠管理站负责人吴海萍在“7.11”强降雨防汛减灾中不作为问题。青白江区水务局在“7.11”强降雨防汛减灾工作中,防汛隐患排查和马棚堰进水闸门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未对马棚堰水闸进行安全鉴定,也未在防汛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闸门锈蚀穿孔等安全隐患问题,造成相关防汛设施在“7.11”汛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对青白江区防汛减灾工作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0189月,许建勋受到诫勉谈话处理,王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吴海萍受到记过处分。

  6.新都区龙桥镇山水村村委委员冯世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懒散拖”问题。2018110日,新都区环督办对龙桥镇“散乱污”工业企业关闭及治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山水村部分“散乱污”工业企业未经验收即投入生产,且存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收集不完善等问题,在全区进行通报。冯世全工作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及环境违法问题。20188月,冯世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7.都江堰市经科信局对青城山镇大兴电站将上游打捞的垃圾直接抛撒到下游处置不力问题。20184月,都江堰市河长办就该问题函告都江堰市经科信局。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要求该市经科信局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加以落实,整改期限截止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时发现该电站未与所在社区对接垃圾清运事宜,都江堰市经科信局未对该电站建立垃圾打捞、清运长效机制等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同时,在走访中还发现,都江堰市经科信局在与乡镇(街道)沟通对接和对小水电站的行业指导上仍停留在发文件、开会阶段。20188月,都江堰市纪委监委责令该市经科信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都江堰市经科信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潘远游受到批评教育。

  8.邛崃市宝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周洪文工作履职不到位问题。周洪文在负责邛崃市宝林镇日常巡查中,未及时发现辖区内某纸厂非法排污、厂区围墙外存在废水渗漏等问题,履行工作职责不到位。20189月,周洪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9.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同村党支部书记柴忠良履职不到位问题。2016年,大同村引进某公司修建“大同生物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业主王某在修建过程中,违规占用大同村集体土地0.89亩。直到该项目建设完成,直接责任人柴忠良都未将王某违法占用集体土地的行为上报镇政府,存在履职不到位问题。20188月,柴忠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10.新津县邓双镇办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超期问题。邓双镇负责牵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邓公场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项目整改工作,因棚改工作时间不确定,工程设计、立项等花费时间较长,污水管道工程启动时间迟缓,导致未在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工作。邓双镇党委、政府未主动衔接寻求解决,存在领导不力、落实环保整改主体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邓双镇副镇长何志伟存在工作督促不力的问题。20188月,邓双镇被责令向新津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抓紧完成环保整改任务;何志伟受到批评教育。

(三)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2018101日通报6起民政兜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1.四川省喜德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原股长程鹏菲骗取高海拔农牧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资金问题。2016年至2017年,程鹏菲伙同县民政局驾驶员郑贵林通过虚构农牧民户数的方式,先后6次骗取高海拔农牧民特困生活救助资金209万余元。20185月,程鹏菲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郑贵林被解聘,二人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违纪资金已被追缴。

  2.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民政局福利管理办公室原主任李德刚违规为亲属办低保问题。20061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民政局福利管理办公室原主任李德刚利用职务之便,为不符合条件的父母办理低保,至20178月共骗取低保金3.28万元。20181月,李德刚受到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违纪所得予以追缴。时任西董镇冯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延福和西董镇民政所所长徐殿臣在李德刚父母申请低保时,不正确履行职责,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3.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覃旭扶贫工作作风不实问题。201611月至20179月,覃旭在担任大乐镇侣塘村第一书记期间,驻村时间严重少于规定天数,市县两级在多次督查、检查中发现覃旭不在岗且对驻村情况不熟悉不掌握,没有履行帮扶工作职责。20184月,覃旭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4.湖北省天门市彭市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王纯祖违规为亲属办低保问题。201011月,王纯祖在明知其母黎某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为其母办理了农村低保,直至20184月被取消。期间,黎某共违规领取低保金7200元。20184月,王纯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5.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一中教师何娅萍违规享受低保问题。20139月至20177月,何娅萍已经就业,但仍然隐瞒收入,在老家孟连县公信乡违规享受农村低保,共领取低保金6819元。西盟县教育局对何娅萍进行了通报批评问责,何娅萍户籍所在地的普洱市孟连县纪委于20184月给予该县公信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李永萍党内警告处分,公信乡纪委于20185月对该乡低保经办工作人员岩三(公信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6.湖南省攸县宁家坪镇坪台村狮形组原组长陈中树、陈芬云违规截留低保金问题。20119月至20147月期间,攸县宁家坪镇坪台村狮形组原组长陈中树、陈芬云违规截留低保人员陈运昌的低保资金10800元,并私自进行二次分配,将低保金调剂给其他困难户,损害了低保户陈运昌的利益。20184月,陈中树受到批评教育处理,陈芬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四)山东省纪委监委2018928日通报3起党员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

   1.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兼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金峰和西城街道原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玉录充当涉黑组织“保护伞”问题。20183月,菏泽市公安机关侦破以吴某伟为首的涉黑组织。其中,20145月至20168月,陈金峰明知吴某伟个人投资建设的某仓储物流中心无相关审批手续,仍同意开工建设并要求有关部门不予查处,致使该仓储物流中心违规建成;20175月,陈金峰、朱玉录利用职务便利,在政府对该仓储物流中心征收过程中,出具虚假证明,帮助吴某伟骗取政府拆迁补偿款1737.94万元,期间,陈金峰两次收受吴某伟所送现金人民币40万元。陈金峰、朱玉录还涉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泰安市岱岳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岱岳工业园区党工委原书记鲁瑞森(副县级)充当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问题。20186月,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周尚全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作出终审判决。其中,2010年底,时任岱岳区房村镇党委书记鲁瑞森违规同意由周尚全代管北滕村砂资源稽查点,由以周尚全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代替政府执法稽查,向过往车辆收取过路费;201111月鲁瑞森推荐周尚全为岱岳区人大代表初步代表候选人,期间,鲁瑞森多次收受周尚全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17.31万元。鲁瑞森还涉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东营市交通运输局原副调研员(东营胜利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原负责人)殷建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201711月,东营市公安机关侦破李某海涉黑组织。其中,2008年至2017年,殷建林在东营机场工作期间,利用所担任的东营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东营胜利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便利,先后帮助李某海承揽了总额约3000万元的工程,助长了李某海涉黑组织的发展;20154月,殷建林收受李某海赠送的价值31.7万元的轿车一辆;为排斥异己,利用李某海涉黑组织对同事进行打击报复。殷建林还涉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四川省纪委监委2018928通报7起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1.绵竹市孝德镇光明村9组原组长黄定银侵占集体售卖树木款等问题。2014年,黄定银利用职务之便,侵占9组集体售卖树木款剩余资金3000元,用于个人开支。201610月,黄定银明知不能在工业园规划区内建房,却让其子黄某未批先建,违规修建住房120余平方米,在全村造成不良影响。经查,黄定银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185月,黄定银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违纪款已责令退赔至组集体账户。

  2.盐亭县云溪镇三清村党支部原书记赵德雨等人坐收坐支殡葬罚款问题。20156月至10月,赵德雨、三清村村主任余绪跃、会计曾治文先后收取三清村五组村民虞某明、六组村民虞某永殡葬罚款各2000元,均未出具收款收据。2016年春节前,赵德雨、余绪跃、曾治文将上述罚款作为离职费支付给三清村老干部虞某彪。20185月,赵德雨、余绪跃、曾治文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款已责令退赔至镇集体账户。

  3.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干河村党支部书记陈维全收受群众感谢费问题。2015年,“6·30”灾后重建户陈某为感谢陈维全在为其重建申报、资料完善、补助款领取等工作上的帮助,送给陈维全1000元感谢费。20185月,陈维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已收缴。

  4.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居士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夕等人私分公路修建工作经费等问题。2014年,王文夕、居士村时任村主任肖基贵、时任村文书伍分才、计生专干伍分东(非中共党员)共同商议并私分2013年度村公路修建等工作经费1.92万余元,其中王文夕分得4903元,肖基贵分得4813元,伍分才分得4724元,伍分东分得4813元,上述费用4人均用于日常生活开支。20186月,王文夕、伍分才、肖基贵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187月,伍分东受到批评教育处理,并作出书面检查。违纪款已主动退赔至镇财政所。

  5.南充市顺庆区龙桂乡原副乡长刘清建套取并侵占村道路建设国家补助资金问题。2014年至2016年,刘清建在分管龙桂乡交通工作期间,为解决该乡青岩寺村等6个村铁路道路改移和村道公路群众不愿集资等问题,私自决定将上述村的铁路道路改移项目纳入区属村道公路验收,先后套取农村道路建设国家补助资金53.43万余元,其中刘清建个人占有并使用16.53万余元。经查,刘清建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184月,刘清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及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违纪款已主动退赔至乡财政所。

  6.广安市广安区化龙乡化龙村党支部原书记兼出纳王德胜侵占村级活动室建设工程款等问题。2011年至2016年,王德胜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入账、少入账以及虚列支出的方式侵占化龙村活动室建设款3万元、维修款3421元,20102011201320154个年度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1.64万余元,2011年度公益林补偿金2369元,20112012年度退耕还林管护费1万余元,2013年度村级办公经费4000元,2015年度村级公共运行维护费2400元,共计16.87万余元。经查,王德胜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185月,王德胜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及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违纪款已收缴。

  7.宣汉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派驻君塘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何雪峰等人上班时间赌博问题。201859日(工作日)13时,何雪峰(非中共党员)通过电话邀约东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李伟、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党支部副书记王刚、县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朱瑜(非中共党员)打麻将,3人均表示同意。当日14时左右,4人先后来到何雪峰朋友王某某经营的某茶楼打麻将。16时左右,县公安局东乡派出所民警接群众举报后到该茶楼进行检查,当场查获何雪峰等4人赌博。同日,县公安局对何雪峰、王刚、朱瑜、李伟分别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20185月,何雪峰和朱瑜均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李伟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行政撤职处分,王刚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六)四川省纪委监委2018921日通报3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

1.大英县政府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陈小平放高利贷后寻衅滋事、暴力讨债,为串通投标团伙、开设赌场团伙充当“保护伞”问题。20141月至7月,陈小平担任遂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期间,为获取高额利息,分别以月息3.5%4%向唐某某、谢某某放高利贷本金共计1150万元。后唐某某、谢某某因资金困难,无力向陈小平偿还本息,陈小平多次指使社会闲杂人员洪某、龙某等人到唐某某工作单位及住处滋事,对唐某某及家人进行骚扰、恐吓;将谢某某带到遂宁市欧洲新城内某公司、德阳某庄园,短期限制谢某某人身自由,分别强迫唐某某、谢某某写下不合理欠条等。20137月至20175月,洪某等人在遂宁地区进行串通投标活动,并逐渐形成犯罪团伙,谋取利益共计5794.46万元。2013年以来,洪某等人的串通投标行为被遂宁市公安机关发现后,陈小平多次帮忙打探办理情况、说情打招呼、帮忙找关系处理,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为洪某在串通投标活动中提供帮助和保护,陈小平多次以买车、过生、过年、旅游等名义收受洪某现金、银行转账等52.68万元。20176月至12月,陈小平在明知洪某等人在大英县开设赌场,不仅不予查处,反而在2017年底公安部即将展开集中整治网络赌博犯罪活动时给洪某等人通风报信,让其暂停经营,逃避打击。同时,陈小平多次收受洪某等人以赌场干股每月“分红款”的名义所送现金共计522万元。经查,陈小平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183月,陈小平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及涉案款物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芙蓉家园党委原委员,城武社区党总支原书记陈清建帮助涉恶人员承揽工程并收受其感谢费,支持、纵容其威胁恐吓村民问题。20166月,陈清建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吴某承揽物流大道城武段的平场和挖方工程。20176月至7月,为推进物流大道城武段项目顺利实施,陈清建支持、纵容吴某邀请多人采取倒垃圾、砸酒瓶、辱骂等手段对部分村民进行威胁恐吓。20181月,吴某为感谢陈清建的帮助,送给陈清建现金20万元。20186月,陈清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免去芙蓉家园党委委员、城武社区党总支书记、委员职务。

  3.渠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有组织犯罪侦查中队原队长张涵收受开设赌场人员好处费并充当“保护伞”问题。20175月至8月,张涵利用职务之便,先后12次通过徐某收取开设赌场人员范某、熊某等人好处费共计8.47万元,其个人分得2.27万元。20179月,渠县“9.28”开设赌场案案发后,张涵为掩盖收取开设赌场人员范某、熊某等人好处费的问题,在201711月与徐某等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20184月,张涵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违纪款已收缴。

 

 

关闭